他,曾是骄傲的纽约之子,在中国完成了自己的救赎和总冠军梦,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他,流淌着华夏子孙的血液,在美国书写着“疯狂”的励志传奇,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在地球的东西两半,交互跨越一万多公里的空间距离,两个身高相似的篮球后卫,两个不同肤色的“梦想家”,正在用不同的方式演绎自己的故事。
无论是驰骋在CBA(微博)赛场的35岁的马布里(微博),还是爆发在NBA(微博)比赛中的24岁的林书豪(微博),无论环绕他们的环境和文化背景如何变幻,他们都通过一个共同的篮球舞台,向中国、美国以至世界展示篮球、文化和他们自己的魅力。
“向马政委学习” “生子当如林书豪”
“Love is Love”(爱就是爱)是马布里常挂在嘴边的,现在几乎所有北京人都知道这句话。
作为虔诚的基督徒,林书豪选择17作为球衣号码也是因为7在《圣经》中多次出现,而他想用1代表自己。
有着共同信仰的两个人有着对于篮球的同一份的坚持和热爱。
曾经的麦当劳全美最佳新秀,曾经的96黄金一代,曾经的美国梦6队成员,曾经的2000万美圆年薪得主,马布里在NBA混迹十余载,经历过欢呼膜拜,也遭受过非议嘘声,遍尝苦辣酸甜只为一次亲吻冠军奖杯的机会。遍体鳞伤的“独狼”始终没有放弃梦想,“是上帝的指引,对于篮球的热爱,让我始终坚持,”马布里多次说。终于,在职业生涯的第16年,在辗转八支球队和两块大陆后,马布里在CBA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荣光。
与成名已久东山再起的老马不同,林书豪上演的则是小人物的传奇。在勇士打替补,与火箭牵手仅12天,以无保障合同留在尼克斯,后被下放到发展联盟,在被裁掉还有2天仍在垃圾时间跑龙套的林书豪还给了纽约一个奇迹。接下来就是我们都知道的“林旋风”的故事,篮球版“灰姑娘”童话的上演。
坚持、梦想、热爱是两人拥有的共同关键词,在大洋两岸,在NBA与CBA,他们用自己的故事向年轻人传递着信念,超越平凡生活,用勇气创造奇迹。在中国“向马政委学习”的口号开始在网上广为流传,许多青少年也发出了“向林书豪学习”的呼喊,甚至有妈妈级的“粉丝”表达出“生子当如林书豪”的愿望。
小个子 大影响
身高1米88的马布里和1米91的林书豪都是司职控卫,这个级别的身高在篮球场上只算是“小个子”,但他们两人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两人的成功拉近了篮球与普通人间的距离,并不是只有身高两米以上的人才能在最高水平的舞台上打球。根据NBA(中国)公司获得的调查数据,在今天的中国,23岁以下的城市青少年中,有75%的人喜欢打篮球、看篮球和谈论篮球。篮球已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个性体现。
两人的成功让更多的人爱上这项运动,扩大了其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更多国人因为马布里去看CBA,外媒因为马布里更加注意中国篮球联赛,我们也因为林书豪更加关注NBA。
据央视索福瑞公布的电视收视调查数据,周五当晚总决赛第五场在中视台体育频道平均收视达到2300万人,2.3%的收视率是NBA平均收视率的3倍以上。要知道去年湖南卫视(微博)《2011快乐女声全国总决赛决战之夜》收视率也仅为2.96%。
美国之梦 中华之道
拒绝参加球星热衷的疯狂派对,相约曾侮辱自己的编辑共进午餐,林书豪身上谦虚、平和、宽厚、包容的中国传统性格特质似乎与生俱来,而与此同时,美国土生土长的书豪也在用一言一行将乐观、热情、幽默的人生信号感染着国人。
他主演的一段讲述《如何考上哈佛》的视频被贴在微博上,简单明了、风趣幽默,短短几天就被国人转发上万多次。
林书豪的成功,更多的是一个“美国梦”式的故事。
而“美国制造”的马布里在沦落谷底之后,重新在中国找回了他的人生。在这其中,中国文化也给了他巨大的动力。
看望病重患儿,将爱常挂嘴边,数次动情落泪,老马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敢爱敢恨,简单直白的西方人的表达方式。坐地铁、听相声、学中文,看国安(微博),唱两句“无所谓”,无处不在的马布里认真地表达着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我从中国文化中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如何保持平和的心态,什么时候该发泄自己的情绪,什么时候要忍住,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中庸’吧;你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合适就好”。
现在的老马热情地冲身边每个人微笑,耐心地满足每一个索要合影签名的粉丝的要求,配合教练、提携队友、帮助朋友……再也不是从前那个时刻锁眉耷拉脸的“独狼”,不再是那个名列NBA最不愿意与之合作榜榜首的毒瘤。也许,立志要成为一个“北京爷们儿”、发誓要在中国退役的马布里真地正在敞开胸怀,吸纳着中国文化对于他潜移默化的改变。
身份互换、时空交错,马布里与林书豪隔空对话,带给中国篮球希望,两个故事同样精彩,两个传奇仍将继续。(完)
新华社北京4月1日体育专电 新华社记者李博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