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内相对走上正轨的中超(微博)和CBA(微博)相比,中国男排联赛离职业化的道路还太遥远。
男排联赛中的所谓俱乐部多是“套牌广告”,赞助商只负责给球队拿钱,剩下的各种工作都还是各个地方省队自行管理。一些赞助商在发现投入没有收到回报后,就立马收手,溜之大吉。
而对于一些赞助商来说,也是迫于一些外在压力才慷慨解囊,可是在没有经营只是一味 “送钱”的打法下,又有多少赞助商能够长期坚持呢?
国内诸多省份男排的主场不是位置偏远,就是在二三线小城市中。男排比赛,真正到场的球迷也很少,多数都是组织学生或是单位集体观看。相比男篮一些场次比赛一票难求的情况,男排比赛基本都是送票。
近年来,排球人才后备力量的匮乏一直都是困扰各个地方队教练的最大问题。为了挖到一个好苗子,教练们也是想尽办法从其他项目下手。比如国家的队的两个大个儿副攻都是半路起家的,边洪敏(微博)是从篮球队挖来的,梁春龙是足球改行的。
另外,一些地方基层教练为了能保住条件好点的队员继续打排球,技术还没练细就已经送到了省队里。人才匮乏导致打排球的人越来越少,现在全国从事排球训练的人数少得可怜,男女排(微博)一线球员不足400人,加上业余体校学员还不到2000人!
人才匮乏导致联赛水平下降,联赛经营不景气又造成排球后备人才的匮乏,男排就这样处于在恶性循环之中。作为三大球之一的男排,只有坚持走职业化的道路,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