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赛季中超(微博)将于本月10日开幕。作为中国足坛反腐扫赌案宣判之后的首届赛事,今年的中超备受各界期待。在俱乐部加大投入、大牌外援纷纷登陆、球队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今年的中超有望成为“史上最精彩的一届”。不过,从本报记者连日来了解到的实际情况看,裁判界依然存在的多种问题,有可能成为制约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进一步发展的“短板” 昨天,中国足协组织的2012年职业联赛裁判员、裁判监督考核培训在南京结束,将参与今年联赛执法工作的150多名主裁判、助理裁判以及裁判监督参加了考核培训,其中大部分人通过了考核,获得上岗资格。其中,执法中超和中甲的裁判各有50人左右,担任裁判监督的有30多人。新赛季开始后,这些裁判和裁判监督将出现在中超、中甲总共480场比赛的执法以及与执法有关的工作中,他们的表现,直接影响着联赛的精彩程度和竞技水平。
裁判判罚尺度不统一
按照惯例,赛季前对裁判、裁判监督的培训是针对新赛季执法工作的一次总体部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每次培训都应该结合具体的业务知识向裁判强调规则的一致性,也就是外界常说的“统一判罚尺度”。但一名参与了这次培训的圈内人士昨天向记者透露,整个培训过程中有关统一判罚尺度的内容很少,而且拿出来的例子也没有针对性,让很多裁判无所适从。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有什么样的执法环境,就有什么样的踢球方式。裁判只有吃透了规则的最新精神,并且统一按照规则去执法,球员才能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发挥能力,联赛的水平才能提高。如果裁判吃不透规则,或者判罚尺度不统一,那对于足球运动的导向就是灾难性的。比如罚任意球,如果裁判对‘人墙’的距离要求不严格、准确,进攻方就是受害者。如果长时间利用任意球破不了门,谁还愿意练任意球?这就等于把这项技术废了。还有,如果对恶意犯规、暴力行为的判罚也不统一,球员的健康和安全如何保证?比赛的观赏性如何保证?所以说,在这种环境中踢时间长了,我们的球员参加国际比赛不吃亏才怪呢。”
裁判和监督联手玩猫腻
从2010年开始,中国足协在联赛中引入了裁判监督制度,目的是监督裁判工作、提高联赛执法水平。每场比赛,裁判监督都要对裁判进行业务上的指导,赛后还要针对裁判的表现打分。应该说,裁判监督是技术性很强的岗位,负责这一工作的应该是经验丰富的老裁判。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以这次南京培训为例,参加培训的一些裁判监督,其实连裁判都没做过,却要在联赛中负起指导裁判、给裁判打分的重任。一位老资格的裁判监督苦笑着告诉记者,“让外行给内行打分,真是太可笑了。”
某位裁判圈内的知情人士表示,一些裁判和裁判监督形成了一个小圈子,目的是互相照顾。比赛结束后,无论这个裁判表现得如何,裁判监督就会给关系好的裁判打高分。联赛半程过后,中国足协会根据打分给裁判排名,排名靠前的裁判将继续参与下一阶段的执法工作,排名靠后的就没有机会了。而且,联赛结束后,排名靠前的裁判还会得到高额的奖金。“如果某位裁判很优秀,但不属于这个小圈子,那得分一般高不了,时间长了还有可能从中超降到中甲去执法。”
裁判评议竟然靠“关系”
相对于裁判监督,裁判评议组的权力更大,可以说决定着裁判的业务前途。对于每轮比赛出现的有争议的判罚,裁判评议组都会开会讨论,确定哪些判罚属于错、漏判,存在错、漏判的裁判将被内部“停哨”。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由多名裁判界资深人士组成的评议组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许多做法值得质疑。
某位业内人士抱怨道:“说是评议组,其实就是‘一言堂’,一名评议组成员说是错判,其他成员基本不好意思反对。评议组对待所有裁判时,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往往掺杂个人感情因素,有时甚至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排挤那些评议组‘看不惯’的裁判。比如,有一次某位裁判对于点球的判罚是正确的,但评议组认定是错判,结果这位裁判被内部停赛,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机会执法中超,后来改吹中甲去了。”
据了解,一些裁判由于和评议组成员关系好,尽管业务能力不强,往往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比如,某位国家级裁判连续几轮出现了明显的错、漏判,但评议组睁一眼、闭一眼,最后这名裁判居然还晋升成了国际级裁判。裁判评议组这种做法,不仅是对裁判不负责任,更危害到了整个联赛。
裁判界仍有害群之马
虽然陆俊、黄俊杰、周伟新和万大雪等“黑哨”受到了法律制裁,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裁判界人士指出,裁判队伍仍不干净,还有害群之马。
“一些裁判职业道德低下,都是靠邪门歪道为自己谋利,甚至有的人还在负责管理裁判的部门任职。这些害群之马损害了裁判的职业形象,使裁判的公信力下降,必须把他们清除出去。希望中国足协领导能看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真正提拔那些道德和业务能力都过关的人。”
一名圈内人士不无忧虑地说:“裁判界中这些道德和业务均不过关的人,把这个行业的风气搞坏了,没有给年轻裁判起到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时间长了,年轻裁判谁还重视业务,还不都把精力放在讨好奉承上面?毕竟,只有那些所谓听话的、和这个小圈子关系好的裁判才会接到更多的执法工作。”
裁判整体水平下滑
一位裁判界的老前辈指出,这么多年以来,中国裁判的整体水平非但没有上去,反而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以前还有中国裁判执法世界杯和亚洲杯,现在不要说世界杯,连亚洲杯决赛圈的比赛都见不到中国裁判了。加之近来中国一些裁判干了违法犯罪的事,导致中国裁判在国际足坛的整体形象更差了。
近两年来,一些人品和业务过硬的老裁判退休了,几名原本业务能力不错但是职业道德缺失的“黑哨”受到了法律制裁,但是年轻裁判短时间内还顶不上来。虽然中国足协大力培养一批后起之秀,但从实际效果看,这些裁判的执法经验和能力还有待提高,因而往往被称为“嫩哨”。
一位圈内人士说:“去年,中国足协把主裁判的单场补贴从2000元提高到1万元,想以此带动裁判的积极性,同时达到高薪养廉的目的。可问题是,目前裁判们的表现值这么多钱吗?这个金额可是比韩国裁判还高啊。其实单场补贴2000元比较合适,与其把这么多钱发给裁判,还不如拿出一部分放在培训上。”(真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