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赵照:“去国企化” 救不了中超

  资深文体撰稿人

  赵照

  有人大代表多年前就曾提案,呼吁职业足球排除国有企业的介入。如今足坛反赌扫黑案正陆续宣判,国企投资的俱乐部涉案金额远超民企,又让中国职业足坛“去国企化”的争论再起波澜。

  中国职业足坛该不该排除国企?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但不可否认的是,并没有法律法规和竞赛章程明确禁止国企介入职业足球。到目前为止,职业足坛“去国企化”缺乏法理依据,国企和民企具备一样的权利,成为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投资人。

  国企足球俱乐部在反赌扫黑风暴中,涉案的重灾区,集中在向足协官员和裁判行贿这一块。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为了在比赛和体能测试等方面获得照顾,为了在引进内外援等方面得到支持,涉案的国企足球俱乐部铤而走险,金钱开道,在这一点上,的确比民企足球俱乐部胆子更肥。

  涉案国企足球俱乐部有着这样触目惊心的行贿金额,和这些俱乐部急功近利直接相关。国企足球俱乐部管理上的监管缺位、财务上的账目随意,也为涉案俱乐部行贿大开方便之门。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因此就一概否定国企俱乐部的存在,而是要亡羊补牢,从整个足球体制入手,防范此类事件的死灰复燃、继续发生。

  在所有判决都终审生效后,涉案足球俱乐部难咎其责,一定要对其处以职业联赛章程规定中的严厉处罚,否则不足以服众。但中国职业足球的现状,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排除国企的介入既不现实,也难以操作。

  国企特别是超大型国企,投资职业足球俱乐部,在中国职业足球市场环境下,很难有利润产生,用大白话说,就是砸钱听个吆喝。有人说这样投钱,是无底洞,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但从另外一层意义上讲,国企把钱花在足球上,这样的“资产流失”,总比花在公款消费上要好得多。

  在很多城市和省份,国企投入职业足球和其他职业赛事,客观上丰富了当地人民的业余体育精神生活。也是国企塑造社会形象的需要。虽然中国足球的假赌黑,让这种社会形象从正面到了反面,但中国足球环境要想真正好转,要想从低谷中走出,离不开企业的投入和支持,这里面也包括了国企。

  如果中国职业足坛真的全部要民企投入,那么俱乐部的稳定性也许比现在还要差。像国安(微博)、泰达(微博)、鲁能(微博)等国企俱乐部,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不可否认的是,中超(微博)这些年来,这些俱乐部基本保持了稳定,一直是中超的中坚力量。“去国企化”拯救不了中超。一概的否定和一概的肯定,都失之偏颇。中国职业足坛现在还离不开国企的投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让国企足球俱乐部的规划完善长远、运营更加规范、账目逐步透明、接受主管部门严格审计监督——这才是基于中国职业足球现状的实务。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1赛季中超联赛专题 

更多关于 中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