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联赛,除了广东恒大女排继去年之后引进外援外,福建队也从泰国请来几名队员加强实力。这无疑给本届联赛增添几分风景,也给福建厦门的球市添加新的亮点。
但若从引进外援的效果来看,恒大队所向披靡,名列前四,颇有夺冠的气势;福建队虽有进步,却仍未能摆脱徘徊在保级边沿的厄运。
这里有两个主要问题的区别:其一,恒大队引进的是世界上顶尖的选手,其水平高于国内运动员;而福建队雇用的虽是泰国队内的佼佼者,但她们在世界排坛排不上号,比国内强队运动员的水平可能也比不过。
其二,恒大队除了有两个世界顶尖队员担纲外,其他几个主力队员,不是原国家队员,就是原国内强队的顶梁柱,加上强有力教练班子的调教与组合,当然就势不可挡了;而福建队的外援即便有三头六臂(何况没有),如果没有其它位置的坚强支撑,也孤掌难鸣,独木难支,这恐怕是更重要的一点。比方说,福建队如把俄罗斯高手加莫娃请来助阵,累死她也未必管用。
作为集体项目的排球,其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整体实力的整合与发挥。球星的独特作用毋庸置疑,但球星潜能的释放,如果缺乏整体水平的有力支撑,就会如鱼失水,失去活力。
引进外援的策划,有点像女士或男士们的梳妆打扮,全身上下的着装,都应是名牌或得体的,加上名化妆师的精心美容,才能气质高雅,风度翩翩,上得了台面;如果上装是舶来品,下装是蓝布裤,脚上还穿着老布鞋,恐怕潇洒不起来。当然,前者的装束,口袋里要有大把钞票才行。
所以,引进外援要全盘考虑,巧妙布局,以免赔了钞票不得利,还可能压抑本队运动员的成长。我不是奚落福建队,而是关注老乡排球水平的兴衰。
顺便多说几句,前国家男排教练戴廷斌在生前曾对我说:福建省的别称是闽,意味着福建人在门内是一条虫,出了门会变成一条龙。这当然是戏言。但我以为,福建省的排球资源相当丰富,曾有过辉煌的过去,男女排都得过全国冠军,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对中国排球作出过很大贡献。
福建曾拥有率领世界冠军队的陈忠和、培养多名女排世界冠军队员的陈玉霖、担任国家队教练的戴廷斌、陈忠和、许文新和郑宗源等知名教练员;培养出如女排陈亚琼、侯玉珠、郑美珠、林国清、李燕、王子凌,以及早年的苏彩霞、许秀梅,男排汪嘉伟、郑宗源、张建新、郭明、徐真,以及老一代的张启荣、徐莲蒲等等优秀选手;现役国家女排的张娴、徐云丽也来自福建。
福建有良好的排球历史传统,群众喜爱排球;气候宜人,有利于营造良好训练氛围;全国第一个排球训练基地也在福建漳州,号称培养世界冠军的摇篮;更现实的是,现任省体育局局长徐正国和副局长陈忠和,都出身于排球,对排球有独特的情怀。福建省拥有这些其它省所没有的有利条件,即使不请外援,只要很好地整合内部资源,凝聚全省力量,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把排球水平再搞上去。
再回头说引进外援的话题,由于从不同的视角和利益出发,业内人士和媒体,对引进外援的得失利弊,从来就见仁见智,褒贬不一。
赞成者认为,引进外援有利于繁荣球市,吸引眼球,推动排球运动;可以交流经验,开阔眼界,观摩先进技术(以上可能是褒贬双方的共识);可使球队由弱变强,立竿见影,成绩突飞猛进,立马名列前茅,恒大女排的辉煌战绩,足以证明;赞助商可摄取巨大商业利益,全队可获得高额奖金;有的教练和媒体甚至于主张,要放宽引进政策,像意大利联赛那样,允许5个老外同时上场比赛,那场面才热闹哩等等。
异议者认为,引进外援只是虚假繁荣,泡沫实力,治标不治本,不能真正提升本队和国家排球的水平,恒大的外援内援,如果各自回家,其实力如何,不言自明;足球篮球早就普遍引进外援,并没有提高其国家队的水平和成绩,据说有的队还成了NBA的“养老院”;要立足本队、本国,培养自己选手,世界各国排球的崛起,都是依赖自身力量,而不是靠外援发家的;目前大部分俱乐部队,没有经济实力雇佣高端外援,何必花大钱去培养老外,又压抑本队的人才等等。
公婆各有理,不必太介意。世间本是多彩多样,人的思想也是多元多极,人的价值取向更是五花八门,不必要、也不可能要求每个人的脑袋,都长得一模一样。人们对各种事物的好恶取舍,如同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疑者避之。这都属正常,不足为怪。(文/张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