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工人日报:冬运会城市一“字”17年

http://sports.sina.com.cn  2012年01月10日13:21  工人日报

  宋澎

  因吉林省举办的大型赛事不是很多,所以,到这里出差采访的机会很少。印象中,上次到吉林省采访体育赛事,还是1995年2月在吉林市举行的第八届全国冬季运动会。

  17年的光阴,变化的不只是人,还有市容、环境、交通等我们周围的一切。

  今天,当我来到位于吉林市的雪上项目比赛场地时发现,我似乎对这里没有一点印象,当年滑过雪的山头已不知是哪个。记忆中的景象,伴随着时间流逝,差不多已荡然无存,甚至连这里的地名也由“北大湖”变为“北大壶”。

  一“字”十七年,经济发展,山河巨变。昔日北大湖初级简陋的滑雪设施,已由日趋现代且愈加完善的场地及配套场所所代替——体育及其相关的旅游产业,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出现了质的飞跃。由“湖”而“壶”,改变的不只是一个字,还是吉林省乃至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今夕对照。

  我们知道,吉林省是个农业大省,经济水平在国内算不上发达。所以,这次来吉林之前我们对于本届冬运会没有抱过高期望。事实也是如此,全国冬运会如果和全运会相比,无论是规模、办赛条件和组织水平都不能相提并论,就像我国的夏季项目和冬季项目的差距。但是,随着十二冬会的逐步展开,由吉林省承办的这届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国冬季综合性运动会,却让人越品越有滋味,这届被很多记者称为“近几年条件最差的运动会”,却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

  首先是这次冬运会的办赛理念,在很多体育记者心里产生了共鸣。这些年,我国举办、承办的国际、国内大赛越来越多,场面越来越奢华,投入越来越大。这样的做法,在赢得瞬间喝彩的同时,也造成很多浪费,更带来不少遗留问题。因此最近几年,国内“节俭办赛事”的呼声日益高涨。本届冬运会是我见过的第一个真正把“节俭”落到实处的大型综合体育赛事:无一场馆是新建、“平民”开幕式、省掉一切可以省掉的环节(包括一些也许是不该省掉的)……尽管声势差了些,但是,竞赛等运动会主体内容运转正常,整个运动会并没有因此而减色。

  十二冬会让我印象深刻的另一个方面,是吉林省完备的冬季训练比赛设施。在长春,只是一个冰上运动基地就承办了冬运会所有53个小项的比赛。我国的冬季运动条件突飞猛进的发展,让我们相信,在硬件条件普遍改善之后,也许人们会越来越少地听到中国冬季运动对条件的抱怨。

  第三,其实也是我们很多来吉林采访记者印象最深的,那就是每个人都感受过的志愿者、工作人员的温暖之手。一同前来采访的本报摄影记者许之丰,也是体育赛事的“老江湖”。这几天他不止一次地对我和别人说“你们应该写写这次冬运会的志愿者。”他给我讲了两件事:一次是他到北大壶采访,由于背的设备太沉,双肩包的背带断了。回到长春,驻地宾馆的志愿者看到他抱着包进来,问明情况后主动提出到外面帮他修包。第二天,老许的包又背在了肩上。第二件,是某天他因为一直在短道速滑场拍照,等回到主新闻中心,提供给记者的盒饭全发完了。此时一个志愿者对他说:“等一下,我帮你找一份”。“我吃完后才知道,这盒饭是人家到外面帮我买的。”这位老记者和我讲这事儿时依然很激动。

  一次运动会的举行是对举办城市发展的一次促进,也是对全体市民文明素质的一次检阅、升华,这是体育的功能、文化的作用。吉林省举办第12届全国冬运会,不只有付出,也会有收获。(本报长春1月9日电)

分享到:

相关专题:第12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专题 

更多关于 冬运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