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李铮、周立权
16块全国冬运会金牌就是2013年全国运动会金牌。在全运指挥棒仍高悬于中国体坛之上时,第12届全国冬运会在赛制改革上迈出了一大步。这对尚处于爬坡阶段的中国冰雪运动是喜是忧?
冬季项目与全运会的分分合合
2009年山东全运会后,国家体育总局在全运会设项上做出重大改革。2013年辽宁全运会不再设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和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四个大项、16个小项,第12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中产生的这16块金牌,直接带入2013年全运会。这就是所谓的“一次比赛、两次计分。”
跻身全运会,以获得各级体育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这曾是中国冬季体育项目“自救”的重要措施。
据介绍,1979年前,夏季全运会和冬季全运会在同一年举行,冬季项目的所有金牌都带入最终金牌榜。那时,黑龙江省曾因强劲的冰雪实力列金牌榜前几名。而从1983年开始,夏季全运会和冬季全运会相对独立。在以全运会成绩为重要考核指标的中国体育序列里,冬季项目失去了话语权。这样的态势持续了两届全运会。
因远离全运会而陷入发展瓶颈的中国冰雪运动,从1993年七运会开始,期望以部分项目回归全运会的方式,得到各方的重视。于是,速度滑冰、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及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四个大项,逐步被重新在全运会设项。2005年江苏全运会和2009年山东全运会,冬季项目都有16块金牌的份额。
但北京奥运会后,全运会“瘦身”的呼声越来越高,于是就有了今天仍保留全运金牌,但不再单设比赛的模式。
冬运会开始“自立门户”。
自立门户 冷暖自知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说,“一次比赛,两次计分”的改革,使冬运会在以地市为单位的参赛基础上,又增加了省区市单位参与竞争,使本届冬运会成为首届真正意义上的全国冬运会。这一改革有利于提高冬运会的整体竞技水平和观赏性,提升全国冬运会的地位,有利于充分发挥冬运会的综合功能与办赛效益。
如今,第12届冬运会赛程过半,“自立门户”的冬运会效果如何呢?
从报名情况看,参加本届冬运会的代表团共有43个,是历届最多的,但有真功夫的还是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各市代表队。哈尔滨、长春、吉林市等队垄断着金牌榜,东三省和解放军队之外的代表队真正做到了“重在参与”。即使是披着“宁波”战袍的女子冰壶队,也都是哈尔滨队的哈尔滨人。
从社会关注度看,依旧是周洋(微博)、庞清/佟健这样的明星选手,短道速滑、花样滑冰这些既有观赏性,又带着全运金牌刺激的比赛成为焦点,至于越野滑雪、冬季两项等比赛,观众寥寥。
从运动会的经济效益看,冬运会组委会表示,本届冬运会共有合作伙伴7家、赞助商15家、独家供应商3家、供应商19家,现金和实物赞助合计一亿出头,这与2009年山东全运会的6亿赞助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综合各方面因素,相比于前几届冬运会的自娱自乐,本届冬运会因为16块金牌的全运因素和吉林省大力倡导的文化因素,魅力得到提升有目共睹,但要树立一个品牌,任重道远。
中国冬季运动指挥棒再探讨
根据2011年7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型综合性体育运动会申办和筹办工作的意见》的精神,瘦身、节约将是各类综合性运动会改革的方向。尽管冬季项目远离全运会这一事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改变。但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失去全运会这个有效指挥棒,中国冰雪运动的动力在哪里?
看看这样几个简单的数字:吉林北大壶雪场2011年接待滑雪游客10万人,年增长速度30%;全国大小雪场450家;中国潜在滑雪爱好者1000万;各大城市业余滑冰教练的课时费为每半小时100-150元,供不应求。
巨大的冰雪市场或许是中国冬季运动,政府投入之外的又一动力。
不用过分担心漫长的普及过程与需要立竿见影的精英体育之间的矛盾。短道速滑等王牌项目,在国家的投入下还会继续拿金牌。令人期待的是,在市场的推动下,中国“00后”的男孩会驰骋在北美冰球联盟中;擅长技巧运动的中国人自如地玩进单板滑雪的奥运会赛场;中国人之间无需再解释为什么越野滑雪加跳台滑雪,会叫北欧两项。
当亚布力和北大壶的滑雪者越来越多的时候,中国自然会是冰雪体育强国。(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