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的搏击赛场,实际上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赛事的。 ”某地方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陈先生这样概括。
目前搏击赛事总体来说有职业和业余之分,前者是以商业为目的,后者则是追求锦标。 10月30日在海口开打的“2011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的,应该属于官方举办的锦标类赛事,也就是属于业余赛事。不过,陈先生对此并不认同,“严格意义上来说,海口的这个比赛性质属于国内水平最高的专业散打商业赛事,因为它要求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各级别的前四名选手参加。简单用职业或者业余比赛来划分并不准确。 ”
本次比赛给选手提供了一定的出场费,同时也以丰厚奖金作为噱头进行宣传,按照国际惯例,凡是有出场费和奖金的搏击比赛都应该属于“职业比赛”。于是我们看到,主办方也力图将比赛按照“职业”的模式操作,比如不戴头盔等护具,设置中量级、重量级的“功夫王”称号等等。
除了比赛,国内相当一部分散打选手退役或不打比赛时,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一位散打选手无奈地说:“我们在国家队或者省队打比赛,如果成绩好到全国前三,这样退役后可安排工作,或许给些编制,每个月可以拿到2100元左右。如果你没有取得名次被边缘化,那么除了参加一些商业比赛,每场能拿到几千元的出场费,否则根本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我身边的很多散打师兄弟待遇非常悲惨,有的卖馒头,有的给人当司机,有的甚至被逼无奈出生入死给人当打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