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青年报:“国际”赛事扎堆背后的急功近利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12月11日09:21  中国青年报微博

  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周六下午,北京市民王辉带着7岁的女儿王婉玥来到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首届世界智力精英运动会正在这里举行。王婉玥在少年宫学习国际跳棋已经快1年了,王辉想带着闺女到现场感受一下世界高手的对局。

  比赛地一楼大厅有本届赛会的展示区,王婉玥站在一个大大的棋盘前让爸爸拍照,她说自己虽然是业余水平,但也想体会一下“高手的风采”。

  而在此次智力精英运动会开赛之前,北京还曾举办过世界智力运动会。

  赛事主办方大多赔钱赚吆喝

  事实上北京从来不缺乏国际性大型赛事,在每年10余项国际大赛中,斯诺克(微博)中国公开赛和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中国网球公开赛都已经培养出固定观众,而就在距离世界智力精英运动会赛场仅800米之遥的水立方,国际泳联花样游泳大奖赛也在这个周末开赛,这座古老城市的体育赛事氛围正在日益浓厚。

  但在中体竞赛集团副总裁王奇眼中,北京国际化体育赛事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目前尚无法为全国城市提供普遍的“模仿标本”,“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办这种高规模赛事无可厚非。如北京‘鸟巢’每年夏天举行的‘超级杯’赛,从资源来看可能是国内最好的体育赛事,但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很多城市都觉得办体育赛事、尤其办国际性赛事可以‘一本万利’,所以国内动辄就有国际大赛,表面上看体育市场一片红火,实际上,大多数的国际赛事的主办方都在打肿脸充胖子,做赔钱的买卖。”

  业内专家稍微偏激一点的说法是,“如今什么垃圾比赛都能在国内找到。”而评判一项赛事是否“垃圾”的标准,一看经济市场反应,二看能否促进国民体育健身意识,“不能两全其美,也至少要照顾到一个方面。”

  “现在国内能赚钱的比赛其实少之又少,原因很简单。”一位政府部门体育产业从业者告诉记者,“我们办赛体制还是老一套的规矩,无论想办什么比赛,先到相关部门交竞赛管理费,一般根据赛事规模,国际性比赛的管理费至少要几百万元,想达到宣传效果还要请电视台直播,费用也得数百万元,录播便宜点也不会低于百万元。其次就是各种接待费用,这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国外大多数职业赛事都是运动员自费参加然后争取比赛奖金回报,但咱们国家好多比赛都是组委会承担所有接待费用,政府接待,这也是我们体育市场不成熟的表现之一。比如咱们一年组织那么多自行车比赛、沙滩排球比赛,据我所知还没有真正赚钱的。”

  大赛多的背后是贫瘠群众基础

  根据记者所掌握的资料,今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举办自行车项目国际性比赛最多的国家:全世界21支车队参加的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5个赛段,比赛路程近700公里,总奖金20万美元;19支车队参赛的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8个赛段,比赛总里程约1400公里,总奖金额38万美元;22支车队参赛的环青海湖国际公里自行车赛今年实现“跨省骑行”,第九、第十个赛段设在甘肃境内,比赛距离1300公里,总奖金额为50万美元;18支车队参加的环北京职业公路自行车赛分5个赛段,总赛程超过600公里,总奖金额40万美元;规模最大的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今年则有22支车队参赛,9个赛段,全程4210公里,总奖金额20万美元。此外,今年春天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18支车队还参加了环崇明岛女子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这项赛事同时还做为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杯赛,承担着伦敦奥运积分赛任务。

  世界范围内公路自行车国际大赛以“环法、环意、环西”三大赛为首,此外仍有环南澳大利亚、环荷兰、环波兰、环瑞士以及巴黎—鲁贝(比利时)单日赛等传统赛事,但每年举办至少5次国际大赛的国家只有中国——只不过在承办众多国际大赛的背后,却是中国民众自行车运动的日渐萎缩。

  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职业自行车运动员只有区区2000人左右,这与欧洲一些国家职业自行车注册运动员动辄数十万的数字简直是天壤之别。事实上,骑车出行无论对人文环境还是生态环境皆是积极因素,一曰健康,二曰环保。但若干年前尚有上亿骑车人的中国,如今随着机动车和电动自行车的普及以及交通和大气环境的恶劣,自行车人口却正在逐年下降——由此可见,诸多国际自行车赛事应该如何促进全民健身的开展,才是各地政府在举办比赛时需要解决的真正问题。

  民众所需才是赛事生命所在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今年发布的《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足以证明目前国民体质状况:在总体合格率与以往两次统计相比呈上升趋势的背景下,幼儿身体形态生长发育水平和身体素质呈持续增长趋势,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成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水平有所回升,但超重与肥胖率持续增长;成年人的力量耐力持续增长,但绝对力量和爆发力呈持续下降趋势;老年人的柔韧性和反应能力有所提高,但力量素质有所降低。

  尽管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全民健身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但由于“举国体制”对竞技体育的长期“偏爱”导致全民健身层面欠账太多,国民体质尚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弥补。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通知,明确要求到2015年体育健身成为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方式,例如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比例要达到32%以上,其中16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的城市居民达到18%,农村居民达到7%,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体育锻炼。

  因此,在追求城市影响、赛事规模、奖金额度不同程度攀升的同时,赛事组织者更应该斟酌赛事性价比和社会效应——以环崇明岛女子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为例,组委会今年为此支出将近1200万元,再加上绝大多数赞助商都是“自产自销”,因此,该项赛事若想长期坚持举办,只有坚持与市民互动。

  “据我了解,在国内搞比赛尤其是搞这种国际赛事,赚钱的组委会都是极少数。”王奇说,“而办国际比赛亏的钱大部分都是当地政府‘垫付’,这笔钱实际上都是纳税人的钱。所以,我非常希望能有监管部门对目前中国遍地国际体育比赛的情况给于重视。”

  不顾民众所需的所谓国际性赛事,无非是“政绩工程”和“利益工程”,这和日渐膨胀的全国“12个大型综合运动会”如出一辙。虽然政府介入办赛本是好事,但“管杀不管埋”的管理模式却值得商榷——抛开虚荣和私利不谈,让市场决定赛事的规模和价值,才是后奥运时代体育市场发展的真正动力。

  本报北京12月10日电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