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体育报:高考考体育很有必要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12月05日11:52  中国体育报

  近日,山东省出台明年的高考方案,体育考试以20分计入高考总分,引发社会争议。反对者认为,学生学习负担本来就重,高考还要考体育肯定会增加学生负担;支持者认为,素质教育就应该关注学生健康,没有体育就不是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

  大家都知道,高考是选拔人才的手段,其根源在于国家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要少于等待就业的人数,所以,要通过考试这个手段将一部分人淘汰出去,让他们自由择业去。留下的人总体上是“能力相对好、素质比较高”的人。高考就像一面筛子,而筛孔就是数学、语文、外语、物理、化学、历史等学科知识和能力。一直以来,由于这种手段的公平性、客观性,也由于经过这个筛子选拔的人基本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又有利于个体的发展,所以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才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人们发现,经过现有高考这把筛子选拔的人,似乎不能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于是,人们想到了改良——在现有高考制度上又加了一个体质健康的“筛子”,试图再把身心不好的、不健康的淘汰,把体质好、身心健康的留下。从这个角度看,高考加体育是提高了对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文化成绩好,还要身体好的、身心健康。

  由于以前人才选拔不考体育,所以,家庭和学校从孩子入学开始就不重视体育,使得孩子的体质与健康水平一代不如一代,学生肥胖急剧增加。身体机能差、肥胖可能在青壮年时代不显现危害,但若不及时解决,这些高致病性因素一旦持续到中老年,就会出现爆发式病发现象,国家将要为此付出巨大的医疗资源。

  由于以前人才选拔不考体育,所以,孩子们只知道苦读书,不锻炼。为了几分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呢?是对自己正确认识的缺失,是责任心和勇敢、进取生活态度的缺失,是社会交往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低下,是合作和团队精神的缺失。这些素质是现代社会最需要的,而恰恰是体育能够有效培养的。

  高考考体育,其实并不是中国独有。在国外也有类似的考试。美国一些大学是否录取高校申请者主要看三个条件:一是相对好的文化科目水平测试成绩,二是一定时间的志愿服务时间,三是良好的体育团队(俱乐部)经历。在国内,2000年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学校也设置了一个特别的“体育加试”:考生可以自主选择考体育,考得好的加分;不考的,不扣分。

  没有一个学校愿意招来一群只会考试的应试高手,动不动就郁闷、抑郁,甚至跳楼;也不会希望自己的毕业生在工作中经受不住激烈的职业竞争而中途夭亡。根据笔者的相关调查,运动员和有运动经历的职业群体中,少有自杀现象。

  所以,高考考体育并不是一件值得大惊小怪的事,它表征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面对这种转变,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反对,而是适应。(吴键)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