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体育专电新华社记者吴俊宽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文化强国”概念的提出让人们不禁联想到构建“体育强国”的目标。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丰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体育建设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文化与体育密不可分。
2011年年初,《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正式颁布。这是事关国人健康生活的一件大事。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能让全中国人民共享中国经济和中国体育的发展成果,是构建体育强国目标的基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健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优异成绩,中国代表团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更是首次登上金牌榜第一的宝座。然而竞技体育成绩的突破却在不知不觉中让很多人陷入了重竞技、轻全面健身,重观赛、轻参与的怪圈。很多国人一谈到体育往往只是关注竞技比赛本身。不可否认,高水平的竞技体育赛事已经成为众多体育爱好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不少人却忽视了体育竞赛的真正意义——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
当国人为国足在世界杯预选赛上的不佳表现扼腕叹息、痛心疾首时,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坚持参与足球运动,有多少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放下书本奔驰在球场之上?一个近14亿人口的大国,注册的青少年球员只有五千,这是尴尬而残酷的现实。
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是竞技体育科学发展、持续发展、长远发展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进行相应调整。只有通过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扩大群众喜闻乐见体育项目的参与面和普及度,增加青少年体育人才储备的厚度,才能保障体育人才不断涌现和供给,为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提供长久动力。
想当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力是何等之强烈,人人参加体育运动,个个争先锻炼身体。从机关到企业,从城市到农村,处处都能看到群众齐做广播操的景象。2011年8月8日,第三个全国“全民健身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发布第九套广播体操,中华大地再次掀起了齐做广播操的热潮。
对于普通人来说,参与健身其实很简单。可以是在紧张忙碌的工作间隙做做操,可以是每天早起半小时跑跑步,也可以是暂时远离电脑、电视去球场上出出汗,更可以是少上一次补习班,去操场上多做做游戏。
生命在于运动。参与全民健身是每一个国民的责任,对国家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