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旺:中国女排变脸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11月25日15:24  财新网

  对于很多中国球迷而言,女排(微博)这次变脸有些毫无征兆。

  此前,中国女排就像是一个多动症患者,不但三年之内连换三任主帅,换了N个球员,还书写了一系列不光彩纪录——世锦赛上36年三大赛最差战绩、大奖赛总决赛一场未胜……

  “知道吗,朋友们告诉我:女排竟然输给了泰国,”赵蕊蕊(微博)有次恨恨地对我说,“我都无语了!”

  当这样一支队伍出现在日本世界杯赛场时,人们对她们的期待值可想而知。有人说,直通伦敦是个虚幻的泡沫,没有一个人具有世界杯经验的她们是去丢人现眼的。还有人说,要拿到前三,除非老女排附体。

  但在日本,中国女排却前所未有的硬起来:在艰难的大循环赛制中,她们拿下了所有该拿的比赛,即便输球,也是一水儿荡气回肠的2比3。

  在探究女排成功的诸多因素中,不少人将其归之于列强的重新洗牌,比如巴西的没落,强队俄罗斯和古巴的缺席,还有人认为中国女排在技术上重拾了快灵的法宝,恢复了中国主攻+接应+自由人的组合。

  但重新找回了“女排精神”,却得到了所有人的共识。看来,不相信点神奇的东西是不行的。30年前的今天,中国女排正是在这里夺冠,从而开始“五连冠”的征程。30年后的今天,获得第三名的女排开始复兴之路,女排精神写在漳州基地的“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微博)、逆境崛起”的条幅里,写在矮小的自由人张娴(微博)在对德国比赛中喊出的“保护你”的话语里。

  当然,就像刘翔获得世界锦标赛银牌一样,有了“女排精神”的中国女排开始回到熟悉的轨迹——回国后的一系列庆功宴上,包括“三从一大”等模式被肯定,夺冠开始再次被提及。

  这个苗头让我们很警惕。如果说当年女排夺冠,还可以和“振兴中华”等宏大使命感联系在一起,那么如今,女排精神只是众多可以调动的精神手段之一。将其视为战胜强队,排除万难的法宝,就有些过了。应该看到,在我们重返世界一流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和巴西、意大利、美国等强队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们在技战术打法、科研以及人口基数等方面,还存在着巨大的缺口。

  衡量一国的排球水平,并非中国体育官员所看重的大赛战绩,而是该国的联赛水平和排球氛围。意大利没有超级球星,但该国联赛却是世界上最棒的。美国女排扎实的基础,得益于校园排球联赛的红火。包括郎平(微博)女儿白浪在内的众多希望之星,就是在和超级巨星胡克儿等过招之后迅速成长的。即便是我们的近邻日本,也有完备的高中女排联赛体系。在民间,日本的妈妈桑俱乐部甚至热过了不少足球俱乐部。

  那么,感动了我们一个时代的中国排球联赛呢?如果不是两年前郎平转会恒大,中国也许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俱乐部。众多挂着半政府半企业性质的俱乐部,其生存现状堪忧,赛事经营,赞助,队员流动基本上是铁板一块。

  学校?也许普及率甚至不超过泰国。

  说明白了吧,我们的所有期待和希冀,都维系在那十几个高大而又柔弱的女排姑娘们身上。

  已经有不少有识之士劝说我们的政府部门,别总是盯着竞技这一块,而应该多从国内排球联赛,学校排球联赛上下功夫。他们警告说,如果听任战绩左右一项运动的兴废,中国女足是前车之鉴。因为再伟大的精神,也会有被解构,甚至薪火传承失落的时候。

  别让中国女排,停留在上辈人的记忆里。别让那些女排姑娘们,变得那么严肃,丢掉她们可爱的童真。别让排球场,和排球座位,总是那么空空荡荡。(杨旺)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1年女排世界杯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