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不好伤的是成绩,不让考伤的是自尊。在这个刚刚入冬的时候,中国足球就遭遇到亚足联削减“考试”名额的尴尬。在23日亚冠联赛名额的分配争夺战中,中国参加亚冠的名额从4个减到了3.5,因为考场太挤了,座位只有32个。
与世界杯一席难求相比,至少亚冠还是带着我们玩的。一直自信满满的中国俱乐部虽然一直坚持着习惯性垫底、偶然性爆发的优良作风,但也没有想到亚足联会做出如此伤人自尊的举动,以至足协官员一度喊出减名额就不参赛的“豪言壮语”。
但更让国人想不到的是,亚足联减少中国俱乐部名额的原因竟然不是因为成绩,却是认为已经办了17年的中国职业联赛“伪职业”。关键时候赶往吉隆坡却未能力挽狂澜的足协副主席韦迪带回了这个意外的解释:削藩,是因为我们的媒体指标没能达标,包括看台区域没有文字记者席、没有电视媒体工作间等等。通俗的讲就是:没有带笔就想来考试,门都没有。
也许这只是东西亚足球版图之间利益博弈的借口,但至少这个借口找的精准而有杀伤力。亚足联之所以要把亚俱杯改制为亚冠联赛,并且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准入制度,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借亚冠联赛推进亚洲各国的职业联赛进程,规范亚洲各国的职业联赛体制。
因此,当分配这场考试的名额时,成绩并不是考量的最重要标准,他们更多的是看一个国家联赛职业化发展的规范程度。所以我们会看见为什么亚冠成绩还不差的伊朗也同样成为削藩的对象,而成绩不佳的泰国却被增加了名额,因为后者的职业化进程更受亚足联青睐。
按照亚足联的规定,一个国家顶级联赛的所有球队的硬件都要达到亚冠比赛的标准,而不仅仅是参加亚冠那几支球队。正因为这个硬伤,总评分在600分以上,本应该获得4个名额的中国足协收到了扣除0.5个的“黄牌”。
“伪职业化”的根本原因还是体制。打着“职业化”的大旗,却以“非职业化”的思路来进行制度建设和经营管理,中国足球从来就不具备什么超凡脱俗的市场化基因,更缺乏职业化应该具备的长远和自律的素质,只有在挥舞的钞票里才能依稀看到一点市场的影子。
曾经和日本J联赛、韩国K联赛并列为亚洲的三大职业联赛,但在亚冠这几年的催生下,卡塔尔、阿联酋、乌兹别克这些国家的联赛已经开始赶上甚至超越我们,中超已经落到了亚洲第6。
总是在痛的时候才哭,总是到了名额决定的时候才想怎么能够不被削减,总是在失利的时候才会后悔没有做好基础工作。但常常在眼泪还未晾干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满面笑容地去幻想更现实的东西。
总结是中国足球的强项,一贯深刻而又正确。如韦迪此次总结,如果能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联赛的职业化水平和管理水平,也能把坏事变成好事,中国足协已经决定,从明年开始,中超联赛将采用与亚冠接轨的考核制度,对中超俱乐部进行考核。但中国足球已经破产的信誉让我们不得不担心,明年这个时候,是否还会尴尬。 李 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