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连日报:奥运之忧田径之痛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11月10日11:19  大连日报微博

  明年8月伦敦奥运会,无疑是中国体育的又一次“大考”,中国田径能交上怎样的答卷呢?    中国人能不能搞好田径?从运动员角度,我们拥有过从朱建华、李梅素、黄志红到王军霞、曲云霞、刘东再到刘翔、李艳凤这样的世界顶尖运动员,在运动领域,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其人力资源方面的潜力是绝对毋庸置疑的。

  问题是,在无数热爱田径的年轻人当中,在难以计数的潜在天才当中,他们中有多少人得到了适当的训练从而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又有多少人被低水平的教练、不科学的训练方法磨灭了其天分?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中国田径也出现过被世界公认的顶级教练,过去有把朱建华、徐永久一手带上世界之巅的胡鸿飞和王魁,现在有孙海平这样让外国同行钦佩不已的教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回顾中国田径的历史,这样的教练实在是太少了。

  此外,如何保持一种优势,一直困惑着中国田径。远的如男子跳高的朱建华,连破世界纪录;上世纪90年代女子铅球选手黄志红连续两届世锦赛夺魁;女子标枪选手徐德妹在日本东京世锦赛上也获得标枪冠军;当然还有在国际田坛引起轰动的“马家军”。虽然曾经有过辉煌,但如今早已是“过眼烟云”,是什么让我们曾经的优势项目如此脆弱?

  作为运动之母,田径是一个基础项目。目前,中国田径在后备人才培养上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是:体育与教育结合不够,教师还存在较大的缺口,且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校存在“因噎废食”的问题,由于学习任务重,又担心学生在锻炼时受伤,往往导致学校田径项目开展不够。而愿意从事田径训练的学生少之又少,所以选材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何突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瓶颈?无疑将成为中国田径今后所要面临的重大课题。

  杨大伟

分享到:

更多关于 田径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