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日报海外版:城运会不以金牌论英雄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10月21日10:2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型的背景下,城运会之于竞技体育本身的意义已经越来越淡化,这一点在南昌举行的“七城会”上尤为明显。金牌榜的取消、对参赛运动员年龄的严格限制,给了更多二三线城市的普通运动员放手一搏的机会。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一位官员直言:“我们期待让青少年教练员、运动员把主要精力回归到打好基本功上,我们要在城运会上淡化金牌意识,不以金牌论英雄。”

  媒体似乎已经习惯了在城运会上追着那些有希望在下届奥运会上争金夺银的新人。这也难怪,翻开往届城运会的“黄历”,还真能找出几个明星。刘翔在2003年“五城会”上独孤求败,翌年在雅典成为中国男子田径首个奥运冠军。游泳队的孙杨、射击队的朱启南、体操队的何可欣,他们都是在参加完“六城会”后,紧接着参加了北京奥运会。

  但在“七城会”上,除了游泳比赛中的李玄旭、叶诗文还算是有点名气之外,大部分的赛场上很难碰到能叫得上名字的运动员。除了年龄限制这个因素外,离伦敦奥运会太近,不少国家队选手还在忙着争取明年奥运会的入场券,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正是这样,恰好给了更多年轻小将们一展才华的空间。正如游泳中心游泳部部长袁昊然说的,“城运会对于国内优秀运动员特别是有潜力有实力的小选手来说是一次很好的热身机会,更可以让国家队教练组为奥运会选拔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才是小将们逐鹿的目标,在七城会有优异表现就意味着他们“蓄力”的开始。

  此外,不为名次,重在参与,也成为很多代表队的宗旨。他们报着交流的心态轻松赴会,似乎更贴合体育精神回归的本源。由5名运动员组成的香港网球代表队就是其中之一,他们的领队钟华明说:“我们让队员来参加城运会,主要是为了与内地的选手交流经验,对比赛名次真没有太多期望。”

  香港网球总会目前有1500名青少年选手,与内地的专业选手相比,他们只能在业余时间打球。但只要有全国性的比赛,他们都会积极参加,以赛代练,互相交流。领队表示:“即使输了也没关系啊,对于年轻选手而言,积累经验比拿名次更重要。”(本报记者罗俊)

分享到:

相关专题:第七届城运会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