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敏:架空主帅让绿城双败

  《青年报》足球评论员

  陈敏

  吴金贵及其教练组被突然架空了,这个突然的消息发生在上周五,随即周六就在中超赛场上出现了尴尬的一幕:教练组需要按照常规完成流程,坐在教练席上、进出更衣室、前往新闻发布会,只是他们的权力已经丧失,就像空壳囊一般演戏。与此同时,一个叫“吴少堃”的“八五后”球员在微博上暗示了自己“执行教练”的身份(该条已删除)。

  然而戏剧性的就是,“八五后”执行教练的球队居然获胜了。在这样的结果面前,想必绿城的教练组是尴尬的,不能否认的就是,球队在球场上的表现总归和一年多的教练组工作离不开关系;相比较而言,更尴尬的可能是江苏队的外籍主教练,他能够行使全权却输给了绿城投资人外甥拍板的球队,这显然是更大的侮辱;而对于整个中超而言,让古怪的事情具有合理性结果,这并不是一件长脸的事情,五大联赛都没有出现过的事情在中国足坛成为了现实,难道还要作为中国足球的创新来称赞?

  媒体在报道某个教练和球员关系的时候,总是会提到“师徒情谊”,这说明了从某个角度来说,做教练的也具有“老师”这个非正式身份。老师的能力好坏可以评说,可以解雇,但是如此架空就不是一件厚道的事情。尤其是,让一个“八五后”的球员来做执行教练,这简直是有些赤裸裸的“辱师道”。结果是好的,未必一切都是好的,一个有违“互相尊重”理念的过程,其实对于决策人自身也是一种伤害。

  球队赢球,似乎给了球队根植下一种自治思路。绿城队不可能永远没有主教练,今后的主教练的道路也不可能一路平川,一旦有过“球队自治”的甜头历史,那么一旦碰上成绩有所起伏,那么自治很容易再次被提上议题,造成投资人、教练组和球员之间的互相猜忌,这样的后果显然是谁都不愿意遇到的。

  球队到底是不是需要主教练,高水平的欧洲球队的状况,应该是能够给予一个答案了,所以并不需要中国来创新。绿城的自治赢球的确不能单单地归结于一种幸运,这种战斗力也是在临时客观条件下爆发出来的。每个人的利益点、每个人的踢球风格、每个人的心理特点、球队整体的风格、对手的战斗力……这些因素催生了教练这个岗位来把握细节,从长期而言还是需要的,即使是球员兼教练,那也是一种树立权威的需求——就像人类社会,虽然人都追求自由,但还是须建立政府来管理自己。

  所以对于绿城而言,如果权威不再,好聚好散,然后建立新的权威。架空自治,看似侮辱了别人,其实还是恶心了自己,不尊重别人者,如何换得外界尊重?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1赛季中超联赛专题 

更多关于 绿城 中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