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央视连着直播体操比赛,看得很过瘾。
过瘾之处,不仅仅是看到体操运动员那种极致地表现身体体形和协调以及运用身体的表现力,尤其两位专家的解说,如教授在不断解答疑惑,比起万金油主持人来说要专业得多,听到后来,居然也能似懂非懂地打分了!
美中不足的是,专家评论对中国球员的热情过于高涨,每当中国运动员有很好表现后,就有了极不可待的预期。而对接下来外国运动员的表现,就显得苛刻,当运动员有一些失误时便先“提醒”扣分,甚至让人感觉到那种掩饰不住的暗喜。
情感上,我很理解这两位专家。因为他们本身出自于体操队,对自己的运动员很偏爱,对本队的成绩很急切。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不是体操队内部的广播站,而是面对全国观众的国家电视台,过于偏重本队的立场,在这里不合适。
虽然中国的体操水平多年来一直在世界一线,但是对于中国民众来说,体操远比足球篮球排球陌生得多。那一连串的专业名称,以及稍瞬即逝的闪电般动作,观众眼睛都顾不上。这个时候,观众心里装的是体操运动本身,是对这项运动的了解和欣赏,而非狭隘到只认金牌。如果只为看金牌,那解说什么“特卡切夫腾越”、“前屈两周成水平十字”有什么用呢?直接让人看有没有站稳定,有没有摔倒就行了。那样的话,这项运动永远也得不到欣赏,永远得不到推广,也永远只能孤独地在房间里自娱自乐。英国体操运动员退役后自己开了体操房训练孩子,我倒是盼着哪一天能在城市的某个街道,看到一家私人的体操俱乐部。当然,前提之一是让这项运动尽快走进中国人的心里。让人了解并欣赏便是重要的一步,这种了解和欣赏必须是这项运动本身,而不是位于北京的体育总局体操训练房。
我们到了一个很好的时代,一个可以在体育比赛的领域里自由表达的时代。但是如何走出自己的“领地”,面向全民,走向全球,仍然是中国体育文化一个仍然没有解开的结。我们还不善于为本国以外的运动员鼓掌,还不善于为本国以外的体育成就而鼓掌,广告可以随意取代赛前双方奏国歌的重要过程。很多年前,我听说日本女球迷追着中国排球队到处跑,只为看汪嘉伟的比赛还很想不通,以后渐斩才明白过来,体育的意义和魅力,其实早已超越了国界。
什么时候我们能从狭隘的唯金牌论中解放出来?什么时候我们的体育文化和价值观能够配得上我们这个大国的地位和影响力?我们是否应该胸怀宽广地迎接世界,为美丽叫好,为出色鼓掌,为优秀欢呼?(葛爱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