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青年报:中国男子体操杨威之后无来者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10月16日13:56  中国青年报微博

  杨威在北京奥运会上以绝对优势夺得男子体操全能金牌的一刻历历在目,但在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男队却很可能被迫放弃这一昔日的夺金项目。3年过去了,中国队不仅不能保住杨威在男子个人全能项目上的威名,连他的接班人也没有出现。全能选手的培养不力,还直接导致中国男子体操队的整体竞争力,在3年多里出现了质的滑落。

  昨晚在男子全能决赛上名列第18位的滕海滨,今天出现在男子鞍马比赛上,但这位雅典奥运会鞍马冠军再次出现失误而名落孙山,伤病和体力透支导致这位老将很难保持较高的比赛状态。在今天疲惫地比完鞍马后,滕海滨也透露了下一步的打算,“可能会在是否继续主攻全能项目上作新的权衡”,他表示,与其将自己的精力耗费在胜算并不大的全能项目上,不如集中力量加强自己在鞍马等强项上的竞争力。

  以滕海滨在本次世锦赛上的糟糕表现,让人很难对他参加伦敦奥运会的前景抱希望。但作为中国队目前唯一具备一定实力的全能型选手,滕海滨在队内的作用无人替代。因此,获得伦敦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对于滕海滨来说几乎没有悬念。即使他真的放弃个人全能项目,以他的全能素质,依然是中国队参加团体比赛不可或缺的人物。不过,如果连滕海滨也放弃全能项目,中国队就将在伦敦奥运会体操男子全能项目上面对无人可用的尴尬。

  在北京奥运会之前,中国男队全能型高手大有人在,除了“全能王”杨威之外,黄旭和李小鹏也是全能型选手。以3名全能型老将为核心,中国男队的年轻队员往往只需具备一技之长,既有可能入选中国队的世锦赛或奥运会参赛阵容,如以吊环见长的陈一冰(微博),以鞍马见长的肖钦和以自由体操和单杠见长的邹凯(微博)。据业内人士分析,正是由于这3名全能型老将在较长时间里为中国男队撑起一片天,也间接导致中国队未能未雨绸缪,提前培养全能型的年轻队员。北京奥运会之后,随着这3名老将的退役,中国男队一时间连一名稍微像样点的全能型年轻队员都拿不出来。在雅典奥运会夺得鞍马金牌后即因伤陷入低谷的滕海滨,因为具备一定练全能的基础,在这个时候开始主攻全能。但正如滕海滨所说,“练全能在很大程度上并非自己的选择而是队伍的需要”。李小鹏在东京观看完男子全能决赛后,甚至半开玩笑地表示“希望杨威复出”。

  谈及中国男子体操在全能项目上迅速由盛而衰,中国体操队领队叶振南(微博)给出的答案,是男子全能选手的培养周期较长,而且随着世界男子体操的动作难度越来越高,培养全能型选手的困难也越来越大。

  中国体操队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世界体操历史上空前绝后的辉煌成绩后,也意识到一旦3名老将退役,中国队的全能型人才将立即断档。因此,在北京奥运会之后,对主力队员陈一冰和邹凯等人也提出了往全能转型的要求。但4年仍显仓促,业内人士介绍说,尤其是对于像陈一冰和邹凯这样已经基本定型的单项型选手来说,改练全能的难度很大。3年过去,陈一冰和邹凯只能在个人主项之外,重点提高一到两个单项,而这已达到两人的极限。

  中国队另一名有可能往全能方面发展的是张成龙(微博),他在单杠、自由体操、双杠和跳马4个项目上都有较强的实力,只是吊环和鞍马的实力较弱。但本次比赛为了让张成龙在优势单项上积蓄力量夺取金牌,中国队有意安排张成龙不参加全能项目的资格赛。结果,在当今世界男子体操实力较强的几支队伍中,中国队是唯一只有一人晋级男子个人全能决赛的队伍。

  中国队刻意安排张成龙不参加男子全能资格赛,反映了中国队的参赛战略也在改变。历史上,中国男子体操一向是团体与个人全能两项并重。但据叶振南介绍,中国队现在的战略已经转为“保团体、争单项”,全能项目的地位一落千丈,处于越弱越不受重视的尴尬境地。但全能型人才的稀缺,对中国男子体操而言,并不仅仅是个人全能这一单项的战略性舍弃,对全队最为看重的男子团体项目的实力影响很大。由于各队参加团体比赛的人数有限制,世锦赛为6人,奥运会为5人,每个小项又以3个人的成绩总和为准,“当然是全能型选手越多的队伍越有优势。”叶振南表示,“单项型选手多,即使选手的单项实力很强,对于一支以团体成绩为目标的队伍来说,也解决不了太大的问题。比如,我们现在的张宏涛(微博)在鞍马项目上就很强,来比赛的话也能拿到名次,但他其他项目不行,所以就很难入选。”据叶振南介绍,全能型人才的紧缺,使得整个队伍在人员布阵时捉襟见肘,像滕海滨这样能补漏的队员就显得非常重要。全能型人才的紧缺也导致中国男队在团体项目上的优势逐渐丧失,日本男队在过去3年时间里,从大幅度落后中国队到紧追中国队,再到本次世锦赛资格赛上实现近5年来的首次战胜中国队。男团决赛,如果不是日本队因主场作战压力太大出现多次失误,中国队保持了5年的男团世界冠军必将易主。

  其实,在中国男子体操的历史上,从来就不缺少全能型人才,李宁、李小双、冯敬、杨威等一批世界级全能高手引领着中国男子体操成为一支名副其实的世界强队。如今,面对全能型选手青黄不接的窘境,中国队只能指望“希望之星”在下一个奥运周期出现,这不仅需要队伍具有长远眼光,尽早动手,还要在训练方法和指导思想等方面有所改变。正如国家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黄玉斌(微博)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男队全能选手缺失,可能更主要的,还是我们训练手段和方法有所欠缺的反映。

  本报东京10月15日电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1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