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留意了一下有关中国女排的报道,发现“嘴下不留情”的揭批比比皆是,球队打完大奖赛总决赛后的行程安排怎样等动态新闻几乎没有。这说明什么?说明了舆论的一种取向,既然认定当下的女排丢盔卸甲、狼狈不堪,报道方向就不是追星的那股劲儿了。中国女排,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就俨然一个光辉的称谓,代表一个英雄的团队,而今竟混到走去哪里都灰溜溜,恨不得别人把她们忘个一干二净的地步,面对这一切,“高妹”们会悲哀自己生不逢时吗?
记得有一阵子球迷们津津乐道于王一梅减肥,看她减掉了双下巴、瓜子儿脸在望,好些人倍儿专业地分析,王一梅减轻了体重,对她自个儿的技术发挥、对中国女排的战术体系都有深远意义。可是很遗憾,在这回的大奖赛总决赛上,任凭瘦身的王一梅怎样努力,却丝毫挽回不了中国女排被当做瓜菜一般砍来剁去,到头来队里集体抹眼泪,一样没少了她这一号儿。
亚锦赛在即、伦敦奥运会亦不远,这时候外界在山呼海啸般呼唤陈忠和、郎平的复出,“罪人”俞觉敏则诚恳地说,他随时听命领导把他从帅位上撸下去,但其实即便深情呼唤陈忠和、郎平的人们稍稍动用物理手段给脑袋降降温也能想清楚,中国女排现在的一切,是在还许多年来欠下的债。
曾经快速多变的风格早不知丢在了历史的哪一站,自青少年选材直至国家队组队都学习欧美排坛的“男子化、力量化、大型化”,已经把中国女子排球弄得不中不洋几乎忘了自己贵姓。正如王一梅的胖瘦改变不了大局一样,“和平”是人不是神,盛情难却来了,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拉扯女排重上高速发展的正轨。其实假若明白缝缝补补的日子这就要过不下去了,真还不如在“倒数第一”的深刻刺痛感中觉醒,咬牙豁出去搭上些年的工夫与功夫“重来”。
别忘了,中国女排有过1981世界杯、1982年世锦赛、1984年奥运会、1985年世界杯、1986年世锦赛的“五连冠”荣耀,不仅奏响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代最强音,更为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注入了无穷的精神力量,只要女排不畏艰险、顽强拼搏“魂”还在,咱就输得起、也禁得起重来。况且再说了,挥霍、糟蹋得再厉害,女排的“底版”总还比足球好吧,从今天起莫再奢望称雄伦敦,麻利儿的“退而结网”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