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耿:青少年留洋成中国足球悲哀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8月24日08:24  东方体育日报

  刘耿

  葡萄牙有一个美丽的传说。1568年,14岁的国王塞巴斯蒂安亲政,帝国复兴的希望寄托在这个少年肩上,他被称为“希望”。1578年,24岁的葡萄牙的“希望”远征北非,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国内民众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现实,民间开始流传国王没有在北非战死,他会在某个大雾弥漫的清晨重新回到里斯本来的传说。此后几个世纪,盼望塞巴斯蒂安回国的思想风潮在整个葡萄牙流行了起来,完全忽略国王即使肉身未灭,也该阳寿已终这个事实,19世纪拿破仑占领伊比利亚半岛之后,里斯本市民之间还流传着塞巴斯蒂安会回来解放葡萄牙的传言。

  这种“等靠要”思想并没有为葡萄牙追回大航海时代的辉煌。

  现在,葡萄牙要为中国培养一批“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清晨会回来的”足球救世军。中国足协在未来5年中将选送500名青少年前往欧洲足球强国深造学习,从而培育冲击2016奥运会和2018世界杯的中坚力量,葡萄牙是第一批的接收站。

  一个泱泱大国的足球期望,就寄托于这500名孩童身上,很有赵氏孤儿的悲壮与萧萧。为什么我们总对英雄救世情怀满怀着幻想呢?这500人,如何hold住偌大个国?

  在现有框架内,各种拯救足球的思潮在不断地试验、试错、再试,从铁岭策源的反腐救“国”,到许家印的实业救“国”,再到王健林的慈善救“国”,留洋救“国”不是新鲜事物,从上世纪50年代中国足球队赴匈牙利学习,到90年代的健力宝队,算得上成材的也就贾秀全、古广明、杨晨、孙继海寥寥几人,个体数还没有代表队的数目多,可见效率之低。

  当把体制框架内能摆弄、搬移的器物都倒腾个遍,发现各种风水阵都不灵,目光落在唯一没动过的四壁上,才恍然大悟:是这整座屋的风水有问题。这座屋是隐喻,举国体制,就是圈养,一个封闭性的圈子,看似开放性的留洋无非是把这个圈放到国外,在葡萄牙画了一个圈。要把圈子打开,靠政策指挥棒的调度,发挥民间的积极性、创造力。

  卡马乔在上任伊始,反问:“中国有13亿人,怎么会没有好球员?”“卡马乔之问”的盲点就是没看见这个圈子的存在。“人口”不等于“足球人口”,在日本足协注册的18岁以下青少年有50万人,而目前中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仅7000人。

  在这个封闭的圈子,发挥着举国体制的所谓便于调度的优越性,用长着胸毛的队员去与还没变声的小老外踢世少赛,只要愿意,完全可以派出一支“合法”的女足国家队去踢大运会,这种田忌赛马的高招制造着在国际赛事上的虚假繁荣,却在低级别赛事中用尽了潜力余量,以至于在高级别赛事中黔驴技穷,所造成的现实矛盾就是,既然我们青少年足球的赛会成绩那么骄人,为何还要再向西方取经?

  放下面子,打破圈子,沉下身子,调动全民子弟,才有希望。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国足 世预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