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深圳大运会从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一周了,对于这次深圳大运会,我自己最大的感受是参与性已经超过了比赛本身。10年前的2001年北京大运会,媒体报道还是集中在竞技赛事本身,中国队一天夺了多少冠军,拿了多少金牌;10年后,深圳大运会,媒体对赛事本身的报道似乎淡了很多,更多的是将眼光集中在世界各国年轻运动员的友好交流,而且从项目设置上也更加突出了校园文化的特点,这次深圳大运会回归到了大学生运动会的特点,可谓是一场飞扬青春的盛会。
从新闻中心拿到一些关于历届大运会的资料翻看,给我的感受是大运会在慢慢回归到它的本质,就拿咱们中国代表团来说,参加本届大运会的中国运动员有百分之八十到九十都是目前还在国内各大高校中读书的大学生。比如男足是清一色的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队员,其中还不乏硕士和博士。10年之前的北京大运会情况却不是这样,当年的大运会上,姚明、刘翔、郭晶晶等众多国家队的一线运动员悉数在列。参加大运会,也是在为奥运会练兵,不少奥运明星,让人记住和发光都是在大运会赛场。
从职业到业余,大运会正在逐渐回归到大学生本身这个群体,媒体报道的重点更多是赛场外发生的故事,都是学生军,能拿奖牌更好,发挥出水平也不错,咱们是礼仪之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更多的是要在比赛中交朋友,交流沟通,开阔眼界,让大运会真正成为展示咱们年轻学子的舞台。在比赛现场,观众在看比赛时,无论是胜者还是失败者,观众都会报以热烈掌声,年轻没有失败,不以金牌论英雄。
再说说项目设置,这次深圳大运会特别增设了国际象棋和健美操这两个极富校园文化特色的竞赛项目,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个创举,事实上,大运会的项目设置就应该多一些在校园文化和生活因素,透过这些项目,让我们能看到国内外教育、体育文化的丰富多姿和独特风采。
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首次来到中国北京;2011年,大运会再次回到中国。从北京到深圳的10年也正是中国体育不断强大的时期。不仅如此,就连这次大运会的志愿者们的服务水平都与国际接轨了,更加专业,更有理性,也更有人性。一位志愿者告诉我,2001年自己对于大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基本上没有概念,当时在北京读大学迷迷糊糊地就参与了。而这次大运会,自己又主动报名参加,工作起来一点也不费劲,而是得心应手。
如果说奥运会追求“更快、更高、更强”,那么大运会追求的应该是快乐、交流、梦想。这正是我们办大运会的主旨和目标,希望这种理念能够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