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性远胜于竞技,这可谓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特点。大运会与奥运会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不是追求“更快、更高、更强”,而是追求实现年轻人的梦想,促进世界年轻运动员之间友好交流。
不过,大运会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恰恰是因为它一直在“沾”奥运会的“光”,奥运会的项目,大运会也有,参加大运会,也是在为奥运会练兵,不少奥运明星,第一次发光是在大运会赛场。
只是,设项的过于重叠也为大运会带来了一些尴尬,比如本届深圳大运会小轮车女子比赛,只有两队、5人参赛,其中4人来自俄罗斯队,1人来自立陶宛队,堪称本届大运会参赛人数最少的项目,以至于立陶宛选手薇尔玛夺金后显得无精打采,直称“比赛很无聊”。没办法,受场地限制,小轮车运动专业性太强,在校园的普及程度并不高。大运会赛场竟有这种情况——需要主办方出面协调,才能凑足5名选手同场竞技的尴尬局面。
其实,如何摆脱与奥运会同质化的情况,国际大体联曾有过这方面的探索,2003年大运会增设的跆拳道项目就广受欢迎。本届大运会,全世界共有495名选手报名参加跆拳道比赛,超过了篮球比赛的选手数量。本届大运会还增设了国际象棋和健美操这两个极富校园文化特色的竞赛项目,这也是很好的尝试。
事实上,大运会设项应该再多一些在校园内广泛开展的非奥运项目,透过大运会非奥运项目,我们能看到教育、体育文化的丰富多姿和独特风采。有人说,正是有了诸如国际象棋、健美操这样的项目,大运会才实至名归,令人大开眼界。 □黄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