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王濛与王春露之间的斗争,已经变成了剧情跌宕起伏的悬疑剧。最开始的时候,整个舆论环境都朝着不利于王濛的方向在发展,王春露被视为受害者,王濛则以暴徒身份遭到了开除。谁曾想到短短数周之后,王春露就接到了一纸调令,王濛倒是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回归短道队。
对于以上种种变化,外界目前在道德层面上存在着不同的评判。有人认为王濛的“冰霸”作风不应该被姑息,也有人认为王春露才是一切风波的始作俑者。可是在我看来,诸如此类的师徒纷争,根本没必要从道德的角度加以评判。包括王春露最终被调离的结果,也与孰是孰非并没有太多关系。
如果把身处举国体制的短道队放在国际体坛的大背景下,我们就会发现,此类发生在教练与队员之间的矛盾实在是再平常不过。在欧洲足坛,这被称为“更衣室矛盾”,几乎是每一家豪门俱乐部都曾面临过的问题。甚至就连穆里尼奥这样的名帅,最终也是因为遭到球员排挤而被赶出切尔西。
归根结底,这里面涉及到一个谁才是整个团队核心的问题。在主教练或者领队那里,总是渴求获得说一不二的绝对权威。可是在队员那里,往往认为自己才是赢得比赛的关键人物,难免会有不服管教的情绪。日积月累之间,就会在双方之间形成一种势同水火的关系,最后逼迫管理层只能选择支持其中一方。
而在进行选择时,大多数欧洲俱乐部信奉的原则都是“不问是非,只图利益”。也就是说,俱乐部不会在道德上评判双方的对错,只考虑缺少哪一方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损失,最终作出驱逐另一方的决定。
回到短道队的问题上来,当管理部门必须在王濛与王春露之间作出选择时,利益肯定还是被摆在第一位考虑的内容。要知道,王濛在去年冬奥会上包办了短道队全部4枚金牌中的3枚,剩下一枚则属于与她共进退的周洋。要是将她们两人排除在外,队伍将难以维持夺金的希望。更何况,王濛在被开除之后还曾以“曝丑闻”作为威胁手段,这也会令管理部门感到胆战心惊。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调走利用价值更低、也更好控制的王春露,就成为了一种理所当然的选择。(上海纽迈律师事务所律师方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