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盖“丽江事件”真相
导致短道队矛盾加剧
中国短道速滑队内部有没有分歧?有。可是,仔细想想,哪个项目的运动队又是铁板一块呢?
依笔者采访短道队多年的经验,无论是王濛、王春露,或是其他队员,都是性格比较直爽、想法相对简单的人,她们之间并没有深仇大恨。所谓的矛盾,无非是源于对一些问题看法的分歧和理念的差异。关键问题在于,矛盾长期积累,负面的情绪没有得到释放和排解。久而久之,成见渐深。
其实,问题的根源或许在2010年冬奥会之前就已经埋下,只是光鲜的成绩掩盖了一切。而1个多月之前的“丽江事件”成为一个导火索,外界的压力引爆了内部的分歧。这次的队内冲突,某种意义上讲是上次冲突的“升级”。
对于“丽江事件”的部分事实,王濛本人和王春露有着不同的说法,而冬季中心并没有给出公众希望知道的真相。虽然表面上问题暂时掩盖住了,可是队内的矛盾却因此而加剧。
平心而论,中国短道速滑队在丽江的言行有不当之处,但队员们也有受委屈的地方。冬季中心却遮遮掩掩,该承认的错误没有承认,该争取的权益没有争取。这是冬季中心管理层之责,错不在短道队。
依笔者之见,新近爆发的队内冲突,并不是因为其中牵扯了多大的直接利益,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宣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觉得委屈,以致演变成水火不容之势。
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考验的是当事人的智慧和胸怀。退一步海阔天空,局面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糟。
对王濛而言,她的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如果不能提高自身修养,她在队里的号召力和领袖作用将带领兄弟姐妹们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对于王春露来说,也需要提高管理和沟通的艺术,应对不好管的明星队员给队伍管理带来的挑战。
与此同时,更大的考验摆在冬管中心决策层的面前,他们必须为在“丽江事件”中不甚妥当的处理方式买单。一是一,二是二,是谁的错谁认,谁的责任谁承担。决策层应当拿出魄力,及时地以权威的声音还原事实真相,公开、透明、公正地处理这件事情,不袒护也不冤枉任何一方,这样的结果一定比遮遮掩掩、只顾“怀柔”或是一味拖延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