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西都市报:中国泳军为何像带刺的玫瑰

  文/徐祖冀

  每天,当媒体大巴将中外媒体人从赛场运回到酒店时,就能看到大多中国记者两眼无神四肢乏力,反观外国同行,个个谈笑风生精神抖擞。

  为何?因为,采访一项大赛对他们来讲就是一种享受。首先,他们大都是专项记者,写稿压力不大;其次,每当本国的明星运动员出现在采访区域,他们总能轻而易举地,像老朋友般地攀谈起来,聊完训练比赛再来点家长里短。

  但很多国内记者,不仅要充当万金油还得忍受碰壁。在非采访区域,那些赛场上的英雄们总以一句“队里规定一律不接受采访”敷衍而过;在混合采访区,在新闻发布会,他们“机智”的言语,如果套用到2008年的北京,甚至2012年的伦敦,似乎都不会有人看出个中区别。夺冠了,无非“感谢父母,感谢……感谢……”,状态不佳就是“正在调整”“处于恢复期”……

  记得在公开水域的赛场采访,当本报记者带着一颗真挚而谦虚的心,向两位在岸边说笑观战的中国队队员讨教一些基本的常识。二位身高马大的,在国内不超过1000人认识的姑娘,用余光扫视一眼之后,冷冷的一句“队内规定不能接受采访”,而后扭头而去!我那个悔啊!真恨不得沙滩上扒开一个坑钻进去。但就在五分钟之后,记者邂逅了“单腿美人鱼”娜塔莉,不仅攀谈愉悦,末了还来张合影!

  两厢对比,感触颇深,但还是弄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国宝”们,总都像“带刺”的玫瑰呢?!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1年上海世界游泳锦标赛专题 

更多关于 游泳世锦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