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着是统计学家,也不用是研究者,只需是爱好者,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中国体育不同项目间的巨大反差:
鹿特丹世乒赛,中国队包揽所有5个项目的冠亚军,这已是中国队第5次包揽冠亚军;羽毛球苏迪曼杯,中国队蝉联冠军,这是中国队第二次4连冠,正在上海举行的游泳世锦赛,中国跳水队刚包揽了所有的10块金牌……足球伦敦奥运会预选赛亚洲区第二轮,国奥被西亚袖珍国阿曼淘汰,巴西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第二轮,国足昆明主场上半场1比2“输给”东南亚袖珍国老挝……
你想说什么?中国人只擅长精确灵巧的小项目,需要速度力量对抗的大项目是”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的软肋?非也,几乎是最需要身高、体重、速度、力量全面对抗的NBA,中国有可排入NBA有史以来五大中锋行列的姚明,及易建联、王治郅、巴特尔等,最需要速度和技术的田径110米栏,中国有大满贯冠军得主刘翔,就连欧美人的世袭领地——网球,中国也有法网夺冠的李娜,游泳世锦赛上,你有菲尔普斯,中国有刘子歌、孙杨、张琳……
中国体育真正软肋是集体项目,三大球也,不只是足球。
男足惨不忍睹,曾经的女足“铿锵玫瑰”如今也成世界杯、世青赛看客,屡屡倒在世界大赛预选赛的栅栏之下;男排基本与男足属患难兄弟,曾经的“女排姑娘”在蔡斌、王宝泉和俞觉敏任内也迅速跌出世界一流;男篮靠姚明一柱擎天连续打入奥运会、世锦赛淘汰赛,但“无姚时代”连大赛小组出线已近奢望,女篮在郑海霞之后“混”在世界一二流之间已有多年。
而三大球恰恰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体育强弱最重要的标志。一个足球世界杯,一个篮球NBA(世锦赛)就足以与整个奥运会分庭抗礼。三大球上不去,奥运会金牌再多、靠精确灵巧取胜的个人小项目再包揽冠亚军,也无法完成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跨越。但既然中国体育既擅长精确灵巧,又不缺力量速度对抗,不缺独领风骚的个人英雄主义,为什么三大球一直整体羸弱,近年还每况愈下,最受关注、最具象征性的男足更是屡遭羞辱,不断创下“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纪录?
除了缺乏教练队员、队员队员间心领神会般认同和默契外,近年来中国三大球还差一口气,差一口同仇敌忾、同心同德的士气和勇气。国奥打阿曼虽皆说打出了血性,但还是单打独斗,缺整体之气。国足打老挝更为明显,下半场连进6球只是卸下了怕输的包袱而已,离打出士气、振奋精神、畅快淋漓差之甚远。越输越泄气,中国足球甚至有再输下去,就会发生“泥石流山体垮塌”般的危险。相比之下,如今三大球之士气都远不如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会儿。
女排世界杯夺冠,烘托出“女排精神”,男排世界杯预选赛逆转击败韩国,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口号,男足3场连胜科威特、沙特,迈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时代步伐,男篮钱澄海,女篮杨伯镛皆率队在世界大赛取得突破……中国体育连同改革开放、恢复高考、重申“科学也是生产力”、文艺百花齐放……等一起,奏响了中国人思想解放的大合唱。郎平、张蓉芳、周晓兰,容志行、迟尚斌、李富胜,汪嘉伟、沈富麟,孙凤武、宋晓波……都充满积极向上、充满阳光的朝气。
纪录需要不断打破,文化需要不断更新,思想需要新的解放。中国三大球与世界水平的最终差距在哪?缺世界名帅,少青少年的基础,还是差一口气?气者,士气、勇气、气概、气质也,“气”不是球场上具体的技术,但有时却是最高层次的技术,“气”也是生产力,尤其当当下的中国处于新的历史转型期时更是如此。中国需要有新的世界视角、新的定位,体育和三大球需要有新的士气和动力。
缺一口气,只能是“单口喘”;补上这口气?很可能会产生质的飞跃。(周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