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哄哄,中国足球一伙人又开始咸与维新选帅了。叔本华说人生就像一个钟摆,摇摆于痛苦与无聊之间,永无休止。而中国足球的选帅轨迹也像一个钟摆,在洋帅与土帅之间永无休止地来回选择。更悲催的是:这座钟从来就没有准时的时候,每次摇摆都被命运证明没踩在点上。我估计,这次也不例外。
足协选中米卢的时候,我刚刚干上体育媒体这一行;足协开始选阿里·汉的时候,我负责的工作是调动驻德国的记者,去寻找阿里·汉在斯图加特的家,犹记得当时国内几家媒体展开了疯狂的新闻竞争,甚至有传言某大牌记者在德国高速公路上飞车追踪阿里·汉,事后被德国警方禁止入境。如今流行微博辟谣,当事人是否也可以在微博上辟谣一下这件陈年往事呢?这次足协要选卡马乔,我已经成为一名旁观者,不知道媒体的竞争是否还有当年的狂热。
中国人对于足球聘请外教一事,有着一种特殊的热情。反对者觉得这有损民族虚荣心,所以挺抗拒;赞成者倒是承认欧美足球水平更高,但又低估了外教面临的困难。兄弟我已经一再说过了:中国球迷普遍是熟读武侠小说,这样从小意淫长大的一代,总觉得外教应该和武侠里的世外高人一样,只需要将几十年的内功悉数灌入中国那帮球员的任督二脉,中国足球就立刻可以脱胎换骨了,同样一招“黑虎掏心”,使出的威力大不相同。万一如果废柴还是废柴,那一定是请神不小心请到了裘千丈。所以每一任外教到来时,都被奉为仙人,一旦失败之后立刻被贬得一钱不值,这种幼稚的思维导致选帅大多数时候都是徒劳的轮回。
选帅在中国通常是一种时尚产业,德国称霸就要学德国,荷兰强就要学荷兰,现在西班牙足球如日中天,于是毫无疑问地西班牙的卡马乔和阿拉贡内斯又成了热门人选。东施效颦这件事可以天天换口味,但是足球风格很难变成快速消费品。韩国学德国,日本学巴西都是坚持了20年以上,才有今天的地位。我们cosplay的热情很高,但是一开始就只是一场模仿秀,内里神形俱散,一到关键时候就顶不住,想不招国人骂都不行。
阿拉贡内斯比老布还要高龄,而卡马乔还缺少冠军头衔的硬证明。当然了,如果这两位是一线教练他们也不肯来中国了。作为二线教练,他们教国足是足够了,但是想靠这个混进巴西世界杯,希望实在是渺茫。
上一届的国奥队从小就是一群失败的孩子,在各个年龄段的比赛中都没取得过像样的成绩,不光是技不如人,从心理上就饱尝挫折感。教育学家再三告诫我们:孩子的童年记忆对他们的一生都很重要。很难想象,一群从来就没有品尝过胜利滋味的小孩,长大之后会有一种胜利者的气质。作为足球产业流水线上的产品,国足选材上就先天不足,各道工序也只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居然有人相信最后的环节,只要请来一位高明的经理就真的让这款产品起死回生———是不是中国人互相之间这样忽悠的事情多了,大家智商开始退化了?
当然,请外教总比抗拒外教强一点,但是请外教应该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从时间跨度上应该坚持多年,从深度上要让外教执教各个年龄段的球队,从广度上要让外教遍布各俱乐部。这样才能培养起中国自己的教练来。日韩在多年聘请外教之后,自己的教练成长起来了,执教的成绩也相当不错。如果仅靠一两名所谓的名帅打天下,不管是卡马乔也好,是阿拉贡内斯也好,我看卡拉未必永远OK。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