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足球报:女足学日本能学什么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7月21日11:03  足球-劲体育

  日本女足世界杯夺冠,国内很受震动。按照惯例,接下来中国足坛还会掀起一场向日本女足学习的热潮。不过具体学什么,这点很重要,学好了,中国女足还能从低谷里爬起来,学不好很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变成个四不像。

  有人说学技战术,这种观点貌似义正言辞,细思之却未必靠谱。中日虽同属东亚,两国女性生理特点却不尽相同:日本女性身材矮小,力量较差,全队平均身高不足1.6米,因此才放弃身体优势,选择传控球的技战术路线。相比之下,中国女性身材更高,力量更足,放眼国内女子足坛,身高超过1.7米的大型运动员比比皆是。在整个女足运动男子化的大趋势下,放弃身体优势,完全追求技战术路线,无疑是弃本逐末。

  还有人建议全面拷贝日本女足体制,恕我直言,按照这条道路走下去,恐怕也很难学到什么真东西。日本队虽然称雄世界杯,但是其国内女足发展环境未必比我们好多少,“大和抚子”联赛职业化程度并不高,缺乏欣赏性,观众寥寥,收入也很有限。受3月份大地震影响,因为没有收入,还有日本国脚去便利店做工,挣零花钱。相比中国国脚摆地摊儿,彼此彼此。

  窃以为日本女足能有今天,最值得国人深思得无非是“坚持”二字。这种坚持反映在球场上,是日本姑娘不离不弃、坚韧不拔的比赛作风;反映在球场外,是整个日本足球界对于发展女足运动的长期坚持和不懈追求。“坚持”二字看似简单,背后却包含着复杂的社会背景。众所周知,男尊女卑是日本的传统文化,女性踢足球原本就承受着不小的社会和家庭压力,然而在本届世界杯上,老将却对日本队夺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包揽金靴金球的泽惠希三十有二,而替补门将山乡望更是已经36岁高龄。

  相比较而言,中国女足人才流失的问题就显得非常严重。不要说年过三旬的老将,仅仅就在5年前我们还是亚洲冠军,仅仅就在3年前,日本队还是我们的手下败将。但是如今放眼国内足坛,我们不禁要问,浦玮在哪里,王丹丹在哪里,王坤在哪里,还有夺取2006年世青赛亚军的娄晓旭、岳敏这些人在哪里?

  查阅媒体资料,不难找到答案。培养人才是中国女足的难题,留住人才更是中国女足的死穴。日美社会是建立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之上,挑战自我,创造辉煌是从事体育运动的第一目的。中国缺乏健全的社保体系,运动员除了追求成绩之外,更重要的是谋生,是养活自己。特别是像女足这样不受社会关注项目的运动员,退役之后如何谋生更是一个大难题。成绩好点的,像温丽蓉、孙雯,还能在足协谋个差事,成绩不好的,根本没人管,只能自己讨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在运动队耗费青春,倒不如早早到社会上讨生活。

  解决这个问题,增加资金投入,提高女足待遇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恐怕还是为退役运动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机会或者优厚福利保障,只有这样她们才没有后顾之忧,把灿烂青春尽情地挥洒在女足运动上。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俗话三岁小孩也知道,问题是磨针也得有基本的物质条件做保障,光靠有毅力肯定不行。首先家境至少也得达到小康,不缺这一个劳动力干活,其次还得有人送饭。这两个条件满足不了,要么活活饿死,要么被家里人骂脑残。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分享到:

相关专题:女足征战伦敦奥运会预选赛专题 

更多关于 女足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