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美酒、洋房接连在足球上唱主角,也为中国经济做出了很多贡献。
当年的云南红塔战绩不佳。当年的四川全兴球迷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0年,中国足球继续一败涂地并曝出了有史以来最大丑闻:南勇、谢亚龙、杨一民等中国足协负责人被捕入狱,反赌扫黑风暴贯穿全年。
将中国经济与中国足球放在一块,似乎有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当我们梳理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历史时却会惊讶地发现:中国足球联赛的经济支柱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而投资方背景的每一次大更迭几乎都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惊人的吻合。难怪有经济学家这样形容:“足球简直就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
比如,从1994年职业联赛开始,烟酒便与足球结缘,万宝路斩获了当年联赛冠名权,山东一家烟草企业注资山东足球队等。随后,云南红塔、成都五牛、重庆红岩、武汉红金龙、青岛颐中海牛等与烟有关的俱乐部,先后被广大球迷熟知。
到了2001年,四川全兴、青岛啤酒、绵阳丰谷和厦门蓝狮等酒球队崛起,联赛刮起了“酒风”。彼时,房地产业才开始蠢蠢欲动,烟酒业则是国民经济中的中流砥柱。那时,央视的广告标王基本被白酒企业独霸。
而如今,在中国的联赛内,随处可见到地产企业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仅中超球队中就有12家俱乐部的投资人涉足房地产业,其中不乏广州恒大这样的地产大鳄。
不可否认,房地产行业对中国达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富豪榜上,地产大佬们格外醒目。有钱之后的他们,想到了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一个载体——足球。尽管中国足球成绩每况愈下,但在当下,国内再也没有另一项目能达到足球这样的曝光率,就连口碑甚好的CBA,也只能是望洋兴叹。
从商业角度来说,地产企业联姻足球,显然实现了双方利益的最大化,未来也必然会有更多的房地产商介入中国足球。这是因为,与相对冰冷的媒体广告相比,体育营销有可能给某些企业带来更真实广泛的回报。
所以,中国足球很烂,中国足球的管理者始终是在骂声中前行,但中国足球作为中国经济“晴雨表”的地位,很难被取代。这也许就是足球的魅力吧。要知道,世界杯的经济收益,并不逊于奥运会。
玩足球的还得是“大烟枪”
从1994年职业联赛开始之日起,烟和酒这两个大众消费品便搭上了足球列车。转眼到了2009年,中超劲旅重庆诗仙太白队惨遭降级厄运。至此,“烟酒队”中最后一支球队告别中国的顶级联赛。
在中国足球没迈入地产时代前,“烟酒队”纵横大江南北十五载。有潮起,就会有潮落。烟酒时代结束了,地产时代来了。想起那段抽烟、喝酒踢足球的往事,也别有一番滋味。
拓荒者万宝路
万宝路,这一世界上最畅销的香烟品牌,为中国市场熟知,是在1994年。那一年,草创阶段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很缺钱。
体育产业化和体育营销,在中国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当时所谓的职业俱乐部,多数依靠各地政府的关系,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前来赞助,与欧洲真正的职业化俱乐部相差甚远。
在中国商家不知道足球身上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之时,万宝路“抄底”甲A联赛。1993年底,中国足协和IMG(国际管理集团)签订了中国足球史上的第一份联赛推广合同,当年万宝路公司竞标成功,与中国足协签订了五年冠名合同。合同中规定在1994-1998年这五年时间里,第一年赞助费用为120万美元,以后每年的冠名费用按照10%递增。
甲A的前五年,无疑是个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史上罕有的黄金年代,球市火爆,联赛竞争激烈。据统计,1996年甲A联赛上座率达到场均2.43万,是迄今职业联赛的峰值。作为甲A联赛的总冠名商,万宝路获益匪浅。在那个外烟在中国激烈争夺市场的时代,通过足球,万宝路迅速打通全国销售渠道。迄今为止,万宝路都觉得这笔钱是物有所值。
五年赞助合同期满后,万宝路因政策限制不允许香烟广告出现,无奈地结束了与中国足球的幸福婚姻。不过,万宝路的成功之路,让中国的烟企突然眼前一亮!
“群烟”逐鹿联赛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烟草行业当年实现税利达997亿元,为国家提供税收823亿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此时,也正是烟草企业逐鹿中国足球的疯狂年代。1997年年底,中国烟草的“带头大哥”云南红塔烟草集团收购深圳金鹏俱乐部。此后,济南泰山、成都五牛、重庆红岩、武汉红金龙、青岛颐中海牛等与烟有关的足球俱乐部,先后在球场内外闹得风生水起。
在上述烟草企业麾下的球队中,没有一家球队能够染指联赛冠军。而且,对球队的资金投入并不高,惟有云南红塔是个例外。红塔集团接手云南队的六年时间里,总投资约六亿元左右。其中,四亿元用于修建当时国内档次最高的训练基地——红塔基地。米卢时期的国足及皇马都曾在此基地训练,并对各种设施赞不绝口。
然而,红塔俱乐部“一流硬件、二流球队、三流管理”,令这支最不差钱的球队,最好成绩仅是联赛第七名,与红塔在国内烟草界的老大地位并不相符。2003年年底,红塔集团将该队挂牌转让。
尽管没有红塔集团那么敢于大出血,但成都五牛卷烟厂对成足的经营可谓一往情深。自1996年组建成都五牛队后,该队表现始终中规中矩,直到2005年年底由英国谢菲联俱乐部接手该队为止,也没有跻身中国的顶级联赛。
有关人士认为,当年烟草企业掌控的球队成绩普遍欠佳,一方面是投入不如现在的地产企业多,像成都五牛队,这支以五牛卷烟厂为大股东的股份制俱乐部,大股东的每年投入不过一两千万元。另一方面,球队的底子本来就一般,更没有称霸的野心。
烟企投资足球,更多是给自己贴上一张漂亮的名片而已。造成烟企陆续从足球撤资,主要原因并不是球队的成绩,而是受到了行业发展的限制。原来,2001年后,国内烟草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开始,很多企业在重组过程中,抛弃了干投入、不见效益的足球。
踢球的“不醉不罢休”
尽管教练员不允许球员随便喝酒,但球员能喝、爱喝酒是出了名的。同香烟一样,白酒、啤酒都是大众消费品,通过足球作为宣传载体,迅速让全国球队熟知,这是最好的捷径。因此,酒企也曾一窝风似的投资足球。
2001赛季,四川全兴、青岛啤酒、绵阳丰谷和厦门蓝狮的“酒球队”崛起,给联赛赛场内外刮起强劲的“酒风暴”。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四川全兴,只是一家四川当地的酒企,在成千上万的酒企中,不显山不露水。1993年,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与成都全兴酒厂共同组建“四川全兴足球俱乐部”,1994年这支西南球队在甲A赛场上掀起了一股“黄色旋风”。
全兴酒也随着四川全兴队,走出了四川,走向了全国。尤其在1995年那句“保卫成都”的呐喊声中,足球川军颇受全国球迷的喜欢。球场外,全兴酒的销量节节高。巨大的广告效应,令全兴集团喜出望外。
然而,川军成绩的不稳定,再加上白酒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足球对全兴酒的正面影响在1998年之后开始减弱,渐渐成为企业的负担。时任全兴集团董事长杨肇基在2002年时对外透露说,全兴俱乐部成立8年亏损8年,先后投入2亿元之巨。从广告效应讲,前4年对全兴酒的销售有很大促进,从第5年以后,作用越来越弱。
2002年,全兴集团宣布退出足坛。作为酒企投资足球的一面旗帜,全兴集团退出后,酒企投资足球显得更加理智,多以购买冠名权或胸前背后广告为主,不敢轻意再投巨资养一支足球球队。
如今,中国足坛已很少能见到酒企的身影了,只有在个别的场地广告中,或许还能看见酒企的名字。
中国足球的烟酒时代静静地消失在岁月长河中……
跨入地产时代的中国足球
如果说广州恒大集团在中国足坛反赌扫黑风暴最为猛烈的时候接手广州足球仅仅是将地产足球的概念引入中国足坛,那么大连万达集团三年给中国足球投资5个亿元之举,则让球迷真切感受到,地产足球在中国已经势不可挡。
其实早在去年联赛打响之前,本报记者曾对16家中超俱乐部的投资人背景做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和揭秘。调查的结果显示:与几年前烟草、酒业、能源、电力、金融为背景的俱乐部占据中超半壁江山的情况不同,眼下中超投资方的结构已发生巨变,其中房产商、地产供应集团和相关衍生产业链的商家已成了中超阵营中的新兴势力。越来越多的“地产大亨”瞄准了中国足球这块虽然“发臭”但依然“潜价值”无限的“肥肉”。上赛季甚至还出现了多家房地产商争夺冠名背靠浐灞这一地皮供应商的陕西足球俱乐部。当时,多家房地产商为了能与浐灞联姻,不惜斥重金砸向浐灞足球。最终,集房产开发商、建筑商于一身的中建集团以4000万元拿到了陕西足球队的冠名权,而地产大佬绿地集团2000万元的赞助仅拿到球衣广告。不过遗憾的是,上赛季超8000万元的巨额投入并没有给陕西足球带来辉煌的战绩。
其实当“地产足球”这一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时,球迷们、特别是辽沈球迷总会很怀念曾经带领大连足球开创霸业的大连万达老总王健林。“我们常想如果万达不退出,十年后的大连足球会是什么样?总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为保级而战吧。”沈阳球迷“老李”总是对六年四冠王的“万达时代”念念不忘。
谁也没有想到,退出中国足坛十年的王健林真的杀了回来,而且这一次他操盘足球的范围早已超越了对某一支球队,而是整个中国足球。
在今年年初,有圈内人盘点16支中超球队的投资人身份和涉足产业时就惊讶地发现:放眼中国足坛,以广州恒大、河南建业、陕西人和、杭州绿城等俱乐部为代表的房地产足球,已经成为一道炫目的风景。目前中超16支球队,除了申花、深圳红钻外,另外14家俱乐部的投资背景都与房地产有关。
就在上周,王健林携5亿元巨款高调回归中国足坛前,广州恒大刚刚花了1000万美元买进了巴甲的MVP孔卡。与此同时,因资金周转陷困境而随时导致球队退出的中甲球队深圳凤凰队,3天内遭遇从地狱到天堂的经历。而这个将深圳足球从地狱带回天堂的天使就是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力。1460万元,对于一个地产商而言,那不过是10套不足百平方米房子的价格,但对于一支球队来说却是起死回生的救命钱。广州富力足球俱乐部已经成立,但球队的名字以及后期的规划还在进行当中。不过,以富力三天收购一支足球队这样的效率,很多事情并不算难事,凭借球队的实力以及富力的经济支持,球队在下半年联赛中仍有冲超的希望。
当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大亨进军中国足坛之后,一个现实而又敏感的话题摆在了眼前,即足球和地产这新一轮“联姻”,到底会给各自行业带来什么?“千万别低估这些房地产商的智慧,他们可以把自己的企业做得那么强、那么大,必有自己的一番事业经。所以不要认为,这些房地产商一窝蜂地扎向中国足球,只是盲目跟风。”一位经济学家在谈到房地产商大规模进入中国足坛这一现象时给出了这样的结论,“央视广告每秒的费用就是15万元,其他地方电视台的广告也是几万甚至十万块一秒,就按一场比赛90分钟计算,你可以算一下,如果要做90分钟的广告,要多少钱?”
事实上,恒大通过赞助体育,不管是女排还是职业足球,急速地将自身由一个区域性品牌提升到了全国性品牌。虽然这种将地方台转播的恒大比赛视为电视广告时间的换算方式值得商榷,但恒大迅速名闻天下,自然是从投资职业体育中获得的好处。
通常来讲,养一支中超球队每年大概需要净投入6000万元至7000万元。对于中超俱乐部而言,如此巨大的投入几乎看不到回报,但房地产商依然疯狂砸钱,其背后必然有球迷和普通老百姓看不到的利益诱惑。
那么,现阶段房地产商能从中国足球身上得到什么?中国足球又能从房地产大鳄身上获取什么?“首先,房地产商通过投资足球建立了一个长期的、而不是暂时的广告效应;其次,俱乐部投资人可以通过对球队的建投来打造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第三,如果俱乐部运作得当,球队还有巨大的升值空间。当然,对于众多房地产大亨而言,他们之所以对足球情有独钟,还有着更深层次的用意,在重金支持地方足球的背后其实是对获取土地、财税优惠等政策资源的用心布局。”一位专业人士给出了这样的解读。
从球迷角度来看,以恒大为首的房地产商对球队的巨额投入无疑是增加了中超的观赏性。与此同时,高质量的外援、外教的引入对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的提高肯定也是有帮助。而像大连万达一次性为中国足球投入5亿元,无论是对中国青少年足球的发展还是国字号的组建都是一支强心剂。
而目前让外界最为担心的就是:这些房地产商经营足球会不会只是资本逐利的短期投机行为,一旦达到目的就会迅速抽身离去。不过,或许央视著名足球评论员刘建宏的话能让我们对这种担心和疑虑找到出口,“房地产是现阶段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商手里的钱迅速积累起来,中国整个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了房地产商有资本进入职业足球。”
编辑:黄硕/美编:李岩/版式:孙艳玲/检查:张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