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方都市报:中国足球娱乐大家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6月25日07:16  南方都市报

  早有人说,他们爱看中国足球输球后第二天各大报纸的体育版面,甚于比赛本身。在每一次中国足球的失败之后,你总能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发现那些借着情绪操作而成的灵光闪现的标题、版面。在中国足球一直不争气的时候,恶搞、调侃中国足球成为了媒体普遍的操作———这样往往能玩出受人追捧的版面来。而你也可以发现,这种娱乐方式在逐渐变化,最初部分媒体通过表达失望、愤怒等情绪做出有个性的报道,取得颇受注目的效果后,大家仿如一下子恍然大悟:在这圈子可以搞得如此有趣,可以“大展拳脚”。报道中国足球就渐渐成为了媒体人“卖弄”才情与小聪明的舞台。借鉴这些“点子”,或者你心里早有一个小算盘,对如何娱乐中国足球也有一定的创意,只需要下一次中国足球失败的时候,你就能把想法都捧出来——— 按照中国足球的不堪,总能遇上这样的时候的。     

  媒体“约战”国奥,靠不靠谱?

  这一周来,半岛晨报足球队站到了“台前”。6月19日,中国国奥队主场不敌阿曼,当晚在微博上就出现了大连《半岛晨报》第二天见报的体育版版样:因为觉得国奥表现实在太差,“本报足球队正式向国奥下战书来连踢一场,赢球奖10万”。这样登载在报纸上的“战书”犹如平地惊雷,在网上忽然炸开———娱乐中国足球,又有了新花样。

  网民的积极响应,与球员的反感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当晚1800多条微博回复中,球迷纷纷表示:“我买半岛晨报赢!”

  “半岛晨报队你不要狂,国奥队最多输你三个球。”这是球迷说的话,此外还有“鄙视这家报纸的足球队,简直是柿子拣软的捏。挑战国奥队,赢了也不光彩。”

  每一次,中国足球都刺激着媒体人的小聪明,而每一次,对中国足球的调戏,媒体都能赢得大部分球迷的附和,这里蕴含着一起狂欢与看热闹的意味。

  足球圈人对媒体的“挑衅”,倒是很不满意。李金羽称:“调戏自己国家的球队,这样的话也可以出现在报纸上。其实比足球丢人的事太多了。”国安后卫张永海直接骂上了:“半什么岛什么晨报足球队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国奥主帅布拉泽维奇十分不满地回应“挑战”,据说他对传话的记者说:“这是谁写的稿子,这报纸是哪里的?你就不应该替他传达这样的消息,随便是哪个傻子,随便说点什么话,你都会告诉我吗?你是把一个傻记者写的东西告诉我了,我不听傻子写的东西。”

  有球迷的撑腰,“斗嘴”中媒体其实不会处于下风的。半岛晨报在对魏群涮了一下后,又对老布的说法做出了回应,“当我们放弃一切其他活动在报社看国奥比赛时,布帅说我们是傻子,我们认了。”他们认为对国奥爱之深责之切。

  旁观的媒体人对此事也有表态,上海体育足球解说员刘越在微博上称,这是低级的哗众取宠,媒体人应该以身作则。网易体育发表特约评论员刘凌的“独家评论”,称半岛晨报足球队“约战”国奥的做法是“恶心至死,意淫度日”。

  其实,公开挑战中国足球队,半岛晨报还不是第一人,2009年2月初,曾有一条“招募令”传遍了全国各大论坛。5名苏州年轻人注册ID为“草根山寨足球队”,发出招募令,招募草根山寨足球队来挑战中国男足,文章称:“鉴于中国男足的疲软表现,以及越战越挫、毫无起色的优良战绩”,特招募草根球队与中国男足对垒。

  这个有超过300人报名的草根足球队的“约战”,最终还是因为足协与国足没有给出答复而流产。

  中国足球“娱乐”史

  1991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姜昆与唐杰忠在相声《着急》中,出现这么一个段子:看电视连续剧打头一集开始搞对象,搞了40集还没搞上,让人很着急,唐杰忠于是建议说,那你看看球赛啊;姜昆答曰,中国队干踢不进球,你不着急啊?

  这被看作最早娱乐中国足球的案例。

  1997年春晚,冯巩、牛群在相声《两个人的世界》中也有一个说中国足球的段子———牛群:知道为什么中国女子足球队这回在亚特兰大只拿到一块银牌吗?冯巩:为什么呀?牛群:因为足球场上少一个男的。冯巩:哦,那知道为什么男子足球队这些年连亚洲都冲不出去吗?牛群:为什么?冯巩:因为绿茵场上少十一个女的。

  1998年春晚,黄宏在小品《回家》中的一段顺口溜说:“你说这一年,看完甲B看甲A,最可气的世界杯,天天喊着要出线,到最后,狗戴嚼子——— 瞎胡勒。”

  当失望日积月累难以抒发,无论是媒体还是球迷,恶搞中国足球渐渐变得普遍。2008年6月14日世界杯预选赛国足兵败天津,与南非世界杯无缘,吉林的《新文化报》在次日的报道没有像其他媒体一样大幅讲解如何输球,而只是用了“国足再败 我们无话可说”十个大字作为标题、没有任何内容的一篇“报道”。在导读部分,《新文化报》更是在“今日导读”的最下方写上:“小组垫底导读也只能垫底”。这是纸媒较有个性地恶搞中国足球的第一例,失望的情绪表露无遗。在网友的追捧下,它的标题成为“国内报纸对中国足球的最经典评语”之一。

  像找到了G点一样,媒体对“娱乐”中国足球上了瘾。

  2009年1月8日北京《竞报》第22版,赫然横着一《本版含国足内容,慎看!》的标题。很明显,它娱乐了你。

  离得近点的,这几个月来媒体用“笑话”、“哈哈哈哈”来讥讽球队表现,多有所见。而山东媒体曾不止一次恶搞鲁能,头版大标题《鲁能如此败 我们无话说》、《没想到,我们的标题做早了》,这样的“娱乐”内容,都出自山东媒体之手。

  网络媒体其实也没闲着。2009年1月14日,中国国家队在2011年亚洲杯预选赛中以2比3落败叙利亚,北方网在体育频道做出标题:《国足消息请浏览其他网站 网媒的忍耐也是有限的》。

  作为球迷,可以在这些“娱乐”中得到快感。对于媒体人来说,他们传达了才情、让创造力得到了发挥,这是他们的渴求,他们一直等待的时机———夺取观众眼球的成就感,有时比赢球结果本身更令人满足。


分享到:

相关专题:聚焦国奥专题 

更多关于 国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