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是年轻人的运动,但在教练席上,却到处是辛勤劳动着的老年人。他们身体佝偻、满脸倦容、老态龙钟,但他们从没有回家休息的意思。相反,怕别人说他们笨拙,愈发要显出另一种殷勤与忙乱。
印象最深的是1998年的世界杯,巴西队在半决赛中和荷兰队激战120分钟,战成1∶1,随后经过点球大战,巴西队总算晋级了。
当巴西球员纵情狂欢时,他们的主帅扎加洛则摘下眼镜,揉着疲惫的眼球。在马赛的瑟瑟海风中,他如释重负,喜极而泣,缕缕白发随风飘扬。这个67岁老人的此情此景,让人感慨丛生,肃然起敬。
还有一次是在2000年的欧洲杯上,小组赛首轮,斯洛文尼亚队在前60分钟取得3∶0领先,第60分钟,南斯拉夫的任意球大师米哈伊洛维奇还被红牌罚下。更不可思议的是随后30分钟内发生的事情:南斯拉夫连续打入3球,奇迹般地将比分扳平。
这样一场跌宕起伏的比赛,连旁观者都看得心惊肉跳,而南斯拉夫的70岁老帅波斯科夫则始终站在场边大呼小叫地指挥着。我一边看比赛,一边还担心,这个老人吃速效救心丸了吗?一把老骨头不仅要经受这种折磨,还要迅速做出判断和指挥,是不是太残酷了?
但再残酷,与如今中国国奥队的74岁老帅布拉泽维奇比较起来,都得是小巫见大巫。这个刚刚动过癌症手术的主帅,在经历了中国足球又一次耻辱性失败后,赢得的却是球迷和媒体的尊敬。
还能怎样苛求他呢?为了伦敦奥运会,除了绞尽脑汁地排兵布阵外,他还亲笔撰写告球员励志信,又主动现场签名售票,其敬业精神有哪一个国字号教练可以比拟?
一个曾经获得世界杯季军的大师级教练,眼看着就要把一世英名毁在中国足球身上。当麾下球员连禁区解围都能传到对方脚下,连头球顶空门都高出横梁,一些职业球员早就该掌握的基本技术都掌握不了,又能让老布头徒唤奈何?
这支球队缺的东西太多,缺的让人感叹:连神仙来了也没用。其实老布带队真正可支配的时间连3个月都没有,要把一帮糙哥带到伦敦,几乎不可能。
营养富足的官员,英俊漂亮的队员,挥金如土的老板,饱经风霜的老人——在中国足球的从业者中,也只有老布头,值得我们鞠躬致敬了。
(郭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