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西都市报:乒乓没有标准答案

  好为人师,又极擅采长补短,本身是个矛盾的人物……江湖人称“葱哥”,当过一线记者,现在坐办公室,每天都在锻炼,据说是因为很想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国足球真正走向世界——他散布的每一个“据说”,都有冠冕堂皇的理由。

  〖作者素描〗

  6月7日,高考当天,我在微博上调查,“请你说说当年的作文都是什么?”结果相当多的人都记不起了。不但有上世纪80年代的考生,甚至考了不到十年的人,也把当年的作文题目给忘了。当年对高考作文梦寐思之、视之无比神圣的考生们,可能难以料到,没过多长时间,就把它背叛和抛弃了。现在我唯一能记起的,倒是当年小升初,考前老师严令我们,无论作文题目是什么,都先写下“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八字,必给阅卷老师以好印象云云。

  今年,北京的作文题让全国的体育编辑兴奋了一阵,它以前一段中国乒乓队包揽世锦赛金牌为题,给出3种态度,请考生择其一来评议。体育题材入题,不是首次。不过在此之前,体育素材都是以一种“标准答案”示人,即取其积极、拼搏、向上的正面意义。有专家称中国高考几十年一贯制,而且推崇“标准答案”,甚至在文科题目中也推行“标准答案”,不能不说是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极大限制。北京今年的作文题,至少提供了3种选择。

  乒乓入题,说明在现实中,“包揽金牌”也不再是“标准答案”。其实,此前我们已经知道“51块奥运金牌”不是“标准答案”;前几天,我们还知道了“举国体制”也不是“标准答案”;这两天,南科大45勇士甚至告诉我们,连参加高考都不是“标准答案”。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记住“标准答案”,在一种似乎被设计好的轨道和模子中长大,而高考可能是其中最重要的“轨道分离器”,考得上考不上,是要被贴上不同标签的。虽然今年的录取率已超过7成,但还是对学生们的影响如此之巨。湖南隆回某中学一位不知名的学生,传因迟到15分钟被拒入场后自杀,这个消息足以令所有“高考花絮”黯淡无光,直捶人心。

  包揽金牌没有标准答案,其实,好多东西都没有标准答案。可惜当时迷在其中,不能辨别。就像那个著名的段子,大师为什么不写“我家门口有两棵枣树”,偏偏要写“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呢?

  文/周葱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1年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