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网女单颁奖台上,有一大一小两座苏珊朗格伦奖杯。大的是组委会保管的奖杯真身,仅供冠军捧杯留影,而小奖杯是按比例复制的纪念品,将交由冠军带走留念。亚军的奖品则是一个银奖盘。
但这次颁奖礼上,可能由于颁奖嘉宾不熟悉流程,本应属于娜姐的小奖杯错发到亚军斯齐亚沃尼手中。结果在冠亚军合影中出现了搞笑的一幕——亚军银盘被晾在一边,李娜与斯齐亚沃尼捧着大小两座奖杯并肩留影。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蝴蝶效应认为:一个微小的机制,可能产生轰动效应,为社会带来一场“革命”。李娜捧起法网冠军奖杯的瞬间令人难忘,这个“微小的机制”,将可能对我们产生怎样的效应呢。
终极效应
撼动中国体育体制
李娜的这个冠军更是对中国职业体育,对中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战略转型有着巨大的冲击作用。
奥运会四年一次,但职业联赛年年有,而且拥趸众多,收益丰厚,影响广大。官网预测女单决赛收视率还将创造收视新纪录,而女单冠军的奖金达到了惊人的1100多万元人民币。与之相比,即使是一些奥运项目,恐怕影响力也无法与这样一个职业网球赛事相比。一个真正的“体育强国”,不应单纯追求大型赛事的金牌数,而要着重发展国际影响力大的项目,发达的职业体育正是“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
尽管网球管理中心从2002年开始“球员职业化”尝试,带球员参加职业巡回赛,但依然保持国家队统一管理的“家长模式”。直到2009年,网管中心允许运动员自主训练、自主参赛、自负盈亏,让成绩突出的郑洁、李娜、晏紫和彭帅转变为真正的职业球员。正是这样的转变,帮助本已具备相当实力的李娜走向荣誉。姚明、刘翔之所以轰动,都因为他们都在职业化、国际化方面取得巨大成功,现在,李娜的轰动再一次印证了这一事实,相信中国体育很快就将感受到又一波国际化、职业化改革的冲击。 本报记者 杨海
直接效应
女性的网球热
姚明成为NBA状元秀掀起了中国的篮球风,丁俊晖、潘晓婷的世界冠军引发了中国的台球潮,法网夺冠创造历史让李娜化身为成功的代名词,自此娜姐已经提前锁定了本年度中国最佳女运动员大奖,并且毫无争议地成为了中国体坛新“一姐”,新的全民偶像。同理,李娜举起法网冠军奖杯的这一刻,也标志中国的网球热潮即将到来,特别是女性的热情将空前高涨。
理论上,网球本不是爱美女性所钟爱的运动,因为同羽毛球、乒乓球、台球等小球运动项目相比,网球对于力量的要求及锻炼非常突出。从爱美的角度出发,看着女子网球运动员们大多腿粗胳膊粗的,这与女性运动减肥的目的并不符。但是,随着李娜年初澳网亚军的冲击以及现在法网登顶的震撼后,网球在女性眼中也从冷僻小众项目变成了潮流时尚运动。李娜夺冠后,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关注李娜的女性读者,对方表示,“十几年前上大学时就关注体育,那时候挺喜欢网球,知道格拉芙等名将,但热情仅限于观看比赛。但近两年来,随着中国金花屡创佳绩,虽然已不年轻了,但反而有了尝试网球的冲动。而这次看到李娜法网夺冠,我已经决定立刻开始自己的网球运动实践。”
李娜的“翅膀”还将掀起中国人观看网球的热情,可以预见的是,本就重视网球转播的央视将会更加投入,以前足球、篮球比赛经常为乒乓球、羽毛球让路,而接下来,恐怕又得为网球让路了。
联动效应
网球商机巨大
“蝴蝶效应”是一环扣一环地传导下去的。有热情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要生产。李娜在带动中国民众参与网球热情的同时,自然也为中国的网球用品生产带来了无限商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在选择运动项目方面已经愈加多样化和潮流化,传统的足球、篮球等项目仍是大众运动的强势项目,但新兴的台球、网球等项目近年来愈加受到运动爱好者们的追捧,相关的用品生产也是商机不断。近几年,城市的网球场明显增多,网球运动用品的需求程度几乎和“中国金花”的世界知名度一样,一直处于直线上升之中。在体育用品商店中,网球用品越来越丰富,而且,众多世界知名的专业网球用品品牌在中国已随处可见。
即使国际顶级网球用品品牌早已袭来,但李娜夺冠效应最大的受益者仍是中国的网球用具生产商。中国金花们的优异表现引发的热情会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网球用品的研发和制造中来,国产网球用品的生产规模和质量也会由此提升,而且,国产网球用品在价格上又有着巨大的优势。
据记者了解,不少普通的网球运动参与者,特别是初学者,很少会选择昂贵的世界顶级品牌的网球用品,而物美价廉的网球用品则是他们的首选。由此可见,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国产网球用品的市场空间巨大。
信息效应
强势“个人媒体”
媒体掌握着话语权,尤其是那些发行量大、口碑好的媒体。而如今当网络进入微博时代时,只要你的关注度够高,你自己就是媒体。其实当我们一直将李娜与姚明、刘翔、丁俊晖等人作比较的时候,关注的重心总是放在了成绩、竞技状态、项目关注度、商业价值等“老套”的方面,却忽略了其在媒体中被传播和关注的重要性。
在福布斯中国文体名人榜上,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名人在报纸、网络等媒体上的曝光程度和信息量。这足以说明自身信息的关注度将成为重要的财富。记者昨日在某门户网站观察了李娜的微博,其微博中“梦想终于成真了,大家一起加油!”这一条简单的消息已被转发了10万次。目前,李娜的微博粉丝已达到2080862人,虽然距离刘翔的微博关注度尚有距离,但对于成名并不久的李娜而言,能有如此的关注度已经非常恐怖。而且,李娜法网夺冠在微博上引发了空前的“跨界轰动”,无数名人都转发其微博内容,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而其中很多都是体育圈之外的明星。这样一来,李娜的关注度也实现了突破。也许你不关心体育,不认识李娜,但如果你是小沈阳、李冰冰、姚晨、大S、黄晓明等人的粉丝,看了他们的微博,你仍将感受到娜姐的伟大!这就是文体结合,叠加式的效应增长。
李娜法网夺冠成为了当天国内各种媒体的头条新闻,而自此,李娜也突破了简单的体育明星的范畴,成为了最受关注的消息源,那么,一旦李娜及其团队开始重视其微博的开发,李娜无疑将成为又一个强势的“个人媒体”。
奋斗效应
妇唱夫随流行
中国有句俗话: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而中国人也习惯于夫唱妇随的奋斗模式,以姚明、叶莉为例,同为国手,当姚明到NBA大展身手后,叶莉就选择退役,陪伴姚明。而之前中国体坛的女明星们,很多在功成名就后嫁入豪门,伏明霞、王楠、张怡宁,甚至是中国金花之一的晏紫,无不如此。但李娜的奋斗模式却显得特立独行,娜姐在聚光灯下拼搏灿烂之时,同为网球选手的老公姜山却一直在她背后扮演着“贤内助”的角色。
李娜澳网成名之后,姜山的身份更多被定义为李娜的丈夫。然而不要忘记,李娜在澳网夺得亚军创造纪录时,姜山还是李娜的教练。如今法网夺冠,李娜真情流露,“也许他(姜山)不是我的主教练了,但他永远是我的那座山。”其实,球场内外都很强势的李娜,并不如人们印象中的无所顾忌。她接受采访时曾说,“我做梦一阵一阵的,最近的一个梦,梦见我和姜山在路上走着走着,他突然不认识我了,我怎么叫他都没反应,把我急的。惊醒后我就对着姜山一阵猛掐,而他的表情则很无辜。”
女人想要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非常困难,而其背后支持她的团队中如果能有像老公姜山这样的角色,让人放下防备,更加轻松积极地奋斗,无疑更容易接近成功。而在借鉴李娜的成功方法时,想必更多有条件的体育女星将开启“妇唱夫随”模式。
另类效应
女性更加强悍
偶像会带动模仿效应,超女冠军李宇春可以带动女性的中性风格,以此类推,新晋偶像李娜将很可能带动起女性的强悍风格。众所周知,性格倔强的李娜在球场上作风强悍,输球时她会毫不顾忌地发脾气。李娜曾经在比赛中直接走到主裁判旁边说:“你能不能告诉现场的中国观众不要教我怎么打球。”因为她觉得一些中国观众不合时宜的加油声干扰了自己。而在迪拜赛时,李娜用武汉方言怒斥老公兼教练姜山的画面被“广为流传”。这次法网决赛,李娜又展示了自己的强悍:第二盘李娜一度形势紧张,娜姐在自我较劲的同时,突然怒气冲冲地对着看台上自己的团队大喊:“加下子油啊,别都坐着!”果然,以老公姜山为首的几位大老爷们赶紧站起来鼓掌呐喊,卖力地给李娜加油。
当然,夺冠后的李娜显得温柔体贴,李娜在获奖感言中首先就感谢了自己的团队。而李娜“老公,我会永远追随你!”的爱情宣言也早已传为佳话。因此,作为偶像,李娜势必成为不少男性追求的模板,也势必成为不少女性模仿的榜样,不过希望女生们在模仿娜姐赛场上的强悍性格的同时,也别忘了连赛场下的温柔一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