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特丹世乒赛中国男女乒包揽5金,世人终于达成这样一个共识:中国乒球的竞争压力在内不在外。对众国手而言,他(她)们真正的敌人,不是波尔、萨姆索诺夫、福原爱,而是自己的队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女乒便已天下无敌,谁出场都能拿冠军,不得不组织出面、领导协调,这种无奈的“内定”埋下了日后传出的“让球风波”的导火索。
队内一个盯一个,海外兵团也对国乒席位虎视眈眈。乒坛名宿张燮林回忆说,当年效力于新加坡队的原国内选手李佳薇曾找关系想回归国家队,而且竞争目标锁定当时如日中天的王楠!后经中心领导慎重考虑,放弃了潜质不俗的李佳薇,依然确保王楠的女乒第一人地位,这才化解了一场风波。
中国乒球的训练水准世界第一,国外选手也想“借鸡下蛋”,融入中国乒坛的实战环境中比学赶超,但往往学艺不成还彼此闹得不愉快。
前些年,日本的福原爱加盟辽宁女乒,这孩子很聪明也很努力,但王楠、郭跃的水平岂是想学就学得来的?有一年她作为辽宁女乒的第三单打出战乒超,亮相11场却只赢3场,严重拖了辽宁女乒的后腿!要按当时辽乒主教练谷振江的想法,早就不用福原爱了,但俱乐部出于招商引资的目的,铁用福原爱,还把辽宁女乒的一个乒超主场拉到日本,因为有了福原爱,俱乐部获得了企业的赞助。但就这样,福原爱和她的父母还不乐意了,声称福原爱打不上球,不是主力出场机会少,进步慢了,最后跳槽广东。
国内不少孩子很小就显露出不俗的乒乓球天赋,但想进入专业队甚至国家队,却往往求告无门。比如辽籍国手马琳很小就打出了名气,但到了该进专业队的年纪,上边却说没编制,马琳父母怕耽误孩子成长,情急无奈下,只得托关系让马琳转会广东。
据说现在想进专业队更难,国内乒乓球人才太多,用谁不用谁都差不多,光有钱不行,还得有关系、上边有人说话才可。有的工薪家庭夫妇苦攒俩钱把孩子好不容易送进国家队集训队,一通折腾下来,孩子的吃喝拉撒兼打点关系花了几十万,但国家集训队内部每年都进行内部淘汰赛,打不进前六名就得打道回府,孩子父母省吃俭用攒下的几十万,等于打了水漂!
正如女乒主帅施之皓说的那样:“这些孩子每天身处严酷的竞争环境中,她们得到的,不是她们这个年纪应该得到的;而她们失掉的,也不应该是她们这个年纪应该失去的! ”
不进则退的惨烈竞争,抹杀掉一切人情与温情!
张松(本报主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