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世乒赛已落下帷幕,国乒如愿以偿地将5座奖杯悉数带回,显示了他们的强大统治力。这份新鲜出炉的冠军名单也让我们惊奇地发现,除了混双的曹臻和张超仍属中生代,其余冠军选手年轻均不超过23岁,他们掀起了一场世乒赛的青春风暴。
年轻人的 梦想
扳倒老将为奥运而战
抢班夺权,这是国乒最常用的词语之一,做起来比说起来难度要大得多。新老交替固然是自然规律,但在竞争激烈的中国乒乓球队,想要消极地将老将“等”走,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老将大赛经验丰富且状态保持稳定,年轻选手想要证明自己跟他们相比并不逊色,需要的不仅仅是胜利,而是重量级国际大赛中的胜利。只有“扳倒”了老将,他们才能正式上位,才能挤进主力中的核心层。
成为核心主力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距离伦敦奥运会已经只剩下一年多的时间,而奥运会的初步报名就在下个月。尽管不是最终名单,但如果能够登上这份名单,起码已经是抢先一步。参加奥运会是国乒每个队员的梦想,相比较马琳、王励勤这些已经有过不止一次奥运会经历的老将来说,从未踏上过奥运会赛场的年轻队员渴望自然更强烈一些,不管是李晓霞、马龙这些上一周期就已成为主力的队员,还是丁宁、张继科这些这一周期才冒头的新生代。
奥运名额每队只有3个,单打名额更是只有2个,竞争可以用惨烈来形容。与老将不同,年轻选手没有过去辉煌的荣誉簿,没有长年在国际大赛摸爬滚打的经历,在这个敏感的时间节点,他们只能依靠战胜这些老将来证明自己。奥运会是每个人的梦想,而在鹿特丹世乒赛上尽可能取得好成绩,就是梦想实现的最基本前提。
年轻人的 拼劲
从不被看好到成为冠军
事实上,除了郭跃/李晓霞是卫冕冠军之外,那些年轻的新冠军们,在赛前都并不是最被看好的热门。马龙/许昕还稍微好一点,是上一届的男双亚军,但在参赛名单中还有马琳/陈玘这对奥运会和世锦赛的双料冠军;丁宁虽然是第二次参加女单比赛,但她有莫斯科溃败的“前科”,赛前同样不被看好;至于张继科,这位山东小伙更是只是第一次参加世乒赛男单比赛就夺冠,国乒上一次完成这一壮举的已经要追溯到1995年的孔令辉。
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夺冠,自然是经历了重重的困难。相对来说,马龙/许昕的夺冠路算是稍微平坦些的了,但在半决赛对阵韩国组合郑荣植/金珉锡以及决赛对阵队友马琳/陈玘时还是遭遇了不小的麻烦,特别是与韩国组合一役赢得非常惊险,最终可以过关有赖于年轻人敢打敢拼的精神。
丁宁夺冠,一路走来也是非常曲折,先是在1/4决赛碰上了老冤家冯天薇,随后在半决赛和决赛又相继对阵两名实力强劲的队友:刘诗雯和李晓霞。特别是与刘诗雯一役,丁宁在往绩处于下风,比赛中比分也经常处于落后的情况下胜出,表现了极佳的心理素质;而决赛中3比0领先被李晓霞连追两局也没有慌乱,更是证明她这个冠军是实至名归。
张继科的夺冠更是经典,在他闯关的路上,像朱世赫、波尔这些中国队的主要对手都相继倒在了他的拍下,而且是以脆败的形式;决赛中对阵卫冕冠军王皓,张继科更是充分展现了“藏獒”本色,在比赛中犹如猛虎下山,硬是将冠军从王皓这位前辈手中夺了过来。成功夺冠之后,张继科甚至激动得撕破了自己的战袍,如此血性在国乒实属罕见。
年轻人的明天
国乒格局已悄然变化
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冠军除了意味着荣誉簿上增加了光辉的一笔,更重要的是成为他们前进路上一块重要的奠基石。
特别是丁宁和张继科两位新科单打世界冠军,此前他们在奥运会名额竞争中都不属于热门人选,丁宁更是因为兵败莫斯科而陷入信任危机,已经足可以用“命悬一线”来形容,这次冠军的意义对两人来说不仅仅是救命稻草那么简单,更是照亮奥运之路的一盏明灯。
马龙和许昕虽然在单打比赛中没有突破自己的最好成绩,但双打夺冠还是说明他们均衡发展,毕竟双打也是团体中比较重要的一分;而郭跃/李晓霞更是证明了自己是继王楠/张怡宁之后,中国女乒又一对王牌女双。尽管不是单打冠军,但毕竟也是最高领奖台,而且奥运会团体还是会有双打场次,夺冠多少能给他们的奥运竞争加一点分数。
总的来说,鹿特丹世乒赛使得国乒的格局发生了一些微妙的改变。年轻人的抢班夺权已经不再限于口头,而是开始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张继科、马龙这些后生的冲击下,马琳、王励勤这些老将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这届青春的世乒赛能否真正地成为时代的转折点,目前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年轻人们已经用实际表现证明了自己的竞争力,而长江后浪推前浪,从来就是自然规律。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邓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