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青年报:中国乒球与中国足球的两极模式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5月15日10:20  中国青年报

  有些球队输一场球就算新闻,不管输给的对手是强是弱。而有些球队即便一场不赢,也算不得什么新闻。有趣的是,如此两极分化的球队不仅共存于中国体坛,还都活得挺滋润。

  于荷兰鹿特丹征战世乒赛的中国乒乓球队众国手激战正酣,但无论是“悉数过关”还是“连战连捷”,似乎都激不起观者的过多热情,反倒是“惜败”和“爆冷”成了关注的焦点。首次参加世乒赛的小将闫安和冯亚兰,因为输掉了国乒此行的首场比赛而“令人瞩目”便是佐证。尽管他们是临时配对,尽管蔡振华也曾表示国乒并没有把包揽金牌作为目标。

  但这就是国乒的现状。无论你是身经百战还是初出茅庐,到了赛场,夺标就是终极目标。因为作为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员,输球不仅意味着爆冷,还预示着自己在国乒内部地位的下降。对于一支长期占据世界乒坛霸主地位的球队来说,不进则退的道理,任何球员从进队那天起就很清楚。弦肯定会一直紧绷的,松懈的后果很快就会显现,想成功的国手都知道自己“伤不起”。

  而这也是中国乒乓球队能够一直傲立世界之巅的原因。一个运动项目的良性循环大抵如此。

  不过,对此种模式,中国足球是读不懂的。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国乒教练在给国足教练上课时,后者不是在玩手机,就是在窃窃私语甚至打瞌睡了。

  在亚冠小组赛的收官战中,中超4队无一胜绩,如果不是骨气尚存的杭州绿城在补时阶段有如神助头球建功,津鲁沪杭这4个中超联赛的代表,就将在最后一轮带着10个弹孔和4个鸭蛋尴尬离去。

  只是,挽回面子的进球挽回的终归是绿城的些许面子,就像天津泰达的孤身晋级丝毫也阻止不住中超球队在亚冠赛场的颓势一样。而这样的结果,也令中超四强赛季前发出的豪言壮语,再度与冰冷的现实形成强烈反差。特别是中超冠军山东鲁能,竟然将他们演绎“亚冠惨案”的能力表现得如此彻底且毫无改变的迹象。

  事实证明,中超球队以及整个联赛的所谓进步,几乎是用肉眼分辨不出的。这和足管中心主任韦迪上任之初的雄心形成鲜明对比,也让人不能不感慨“抓赌扫黑”风暴刮起一年多之后的中国足球,仍然一如继往。更何况整体水平毫无起色,还是出现在足协祭出所谓系列改革之后。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足球也不可能在十几个月之后突飞猛进。但果真有所作为的话,一年多的努力至少可以让人看到止颓的现状和崛起的希望。南勇和谢亚龙很快就将面对法律的审判,但中国足球的生存模式却依然如故,这也证明中国足球的恶性循环绝非抓出几匹害群之马就能解决的。

  即将过去的这周再次证明国乒和中国足球毫无可比性,如果非要把二者摆在一起的话,无非是让大众清晰地看到中国体育领域内的两个极端。

  曹竞


分享到:

相关专题:第51届鹿特丹世乒赛专题 

更多关于 乒乓球 中国足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