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汇报:当包揽成为一种 “焦虑”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5月11日07:56  东方网-文汇报

  鹿特丹,阿荷依体育馆,静卧于繁忙的马斯河畔,一缕晚霞静静地抹在远处的天边。世乒赛就在如此静悄悄的气氛中,拉开了正赛的大幕。

  宁静的开幕,并没有掩盖世乒赛遭遇的空前焦虑——中国队是否会再度上演包揽的大戏?

  当今的世界乒坛,中国队的“包揽”是无法回避的话题。中国队的包揽始于30年前1981年的诺维萨德世乒赛。那时,是容国团首次问鼎世界冠军22年后。此前的包揽发生在遥远的1933年,匈牙利队有过4次光荣而古老的纪录,尽管那个时候的世乒赛只有4个、5个或6个项目。1981年的中国乒乓开创了一个传奇。14年后,中国队在天津实现了第二次大包揽;然后再用6年,在大阪实现了第三次包揽;再后,在上海、不来梅,在萨格勒布、广州实现了第四、第五次包揽。若论单项赛事,还有埃因霍温(1999年)、横滨(2009年)两度囊括。

  上述的数字可以画出一道清晰的轨迹:中国乒乓球队的世乒赛包揽,正在以一种“加速度”的态势,如此轻而易举地成为当今国际乒坛的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与中国队的高歌猛进形成反差的是,国际乒乓球界却呈现难以挽救的乏力与减速。以近30年为例,中国乒乓球队自1959年以来在半个世纪的25届世乒赛中,共夺得115.5尊冠军杯,其中在1981年之后的近15届中赢得87顶桂冠,在1995年之后的近8届中摘下52枚金牌,仅“丢失”了4枚。

  如果说,15年前演绎的是“中国打世界、世界打中国”的对抗格局,当下的所谓“世界”却无法与中国队抗衡。这种反差也暗藏着一些老牌乒乓球强国的失落与无奈。谈及本届单项世锦赛,去年打破中国队垄断、率队历史性取得女乒团体冠军的新加坡女队主教练周树森说,这次鹿特丹还是中国队的包揽,绝对的优势,难以撼动。他甚至戏言,这次恐怕连银牌都会被包揽。至于去年莫斯科赢下年轻的中国女队,他笑着说:“那全是懵的。”

  中国乒乓球的大包大揽,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国际兵联的恐慌,一次又一次出台意在打压中国的规则。然而每次的打压,在短期内起到些许作用后,引发的却是更强的“报复性反弹”。这10多年,世界乒乓球似乎就陷入了如此“打压——反弹”的怪圈中。面对国际乒坛流行的“焦虑”,中国队保持依然故我的认真与从容,但包揽会不会演变成“包袱”?淡定的中国乒协主席蔡振华,为此行前放出“不希望包揽”的声音。

  这好比一场长跑比赛,为了竞争激烈些好看些,是“拖后腿”让前面的人慢慢地跑,还是在领跑者的带领下,让望其项背的人急起直追,慢慢缩小被拉大的差距?

  早前“囊括”是一种奇迹,如今的“不包揽”却成了一份奢望。“上帝造海,荷兰人造陆。”在这片低地奇迹开创的郁金香国度,以欧洲选手领衔的世界高手能否将他们的“不包揽”由奢望变成奇迹?

  本报特派记者叶志明

  (本报鹿特丹5月10日专电)


分享到:

相关专题:第51届鹿特丹世乒赛专题 

更多关于 世乒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