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只有叫座的,才有资格出系列。iphone才到4,《乒乒乓乓》已到7了。
每年世界乒乓球世锦赛前,央视都会推出一首由国手表演的壮行歌曲《乒乒乓乓天下无双》。“7系”争议如潮,最主流的评价是“太雷人!”“秒杀天下神曲!”
5个月前,另一首秒杀天下的神曲是《忐忑》。纯技术地分析,《乒乓》是一首反《忐忑》的力作。没错,是《乒乓》,反《忐忑》,不是“乒乓”一枪,反坦克。“神曲”的曲名通常是不可分的单纯词,下一首可能是《龌龊》或《腼腆》之类。
下面就从音乐、唱词、表演三个层面分析,《乒乓》是怎样反《忐忑》的。
《忐忑》重音乐而轻歌词。龚琳娜口中唱出来的只有“嗯,啊,唉,哟……”和一些听不清听不懂的“哪个嘀哪个咚”的句子。《乒乓》正好相反,通篇在说,带两句唱,说词很贫,不是词穷之贫,而是因为话痨,所以是贫嘴之贫。
作为《忐忑》重点表达的“曲”与作为《乒乓》重点表达的“词”,在表现手法上又很一致。作曲老锣深谙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并将它们拼贴起来,老旦、老生、黑头、花旦等多种音色在极其快速的节奏中变化无穷,但是这些拼贴是无意义的,正如张艺谋导演的8分钟中国形象片,只是把中国结、旗袍、太极拳等中国元素堆砌起来,既不叙事,又无意义,只是给人一种很中国的感觉,他按照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将这些中国元素像百衲衣一样拼接起来,唐代的衣襟宋代的袖,却分不出哪朝哪代的衣。《乒乓》唱词很像一个人梦呓般地唠叨,也是无秩序地复制粘贴,“那里有狗、猫和鸡,带头领路是一头驴”,没有一个语意中心,去中心化正是解构主义的重要特征,这样,《忐忑》《乒乓》就可共同归于后现代的名下,进行对比。
这两首“神曲”最大的反差还在于表演环节。
龚琳娜在演绎的时候,眼睛一会瞪得圆溜溜,一会又眯成一条线,眉毛或舒或蹙,嘴角上翘下钩,摇头摆尾,手舞足蹈,时而惊讶、时而喜悦,狂喜、懊恼、凝思、压抑、指责、期待……诸味俱全。她身后的两位配角咸与配合,吹笙大叔一直做陶醉状地闭着眼,随着节奏摆动头,眉毛也跟着上下移动;吹笛子的大叔则跟随节奏前倾后仰,有时还把脖子伸得老长。在凌乱的拼接与无意义的唱词中,他们陶醉于何,还是为演而演?《乒乓》尽管有很俏皮的词,演员们的表演却像蜡像,就连嘴唇开合的幅度都很小。网友所称的“雷人”是指《乒乓》的表情过欠与《忐忑》的表情过剩。
反神曲也是“神曲”,反物质也是“物质”,以反《忐忑》面目出现的《乒乓》,也被封为“神曲”,只是好评、差评的占比也与《忐忑》反着,以上就是“反”的原因。(刘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