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梦需要多长时间?几分钟即可,最多一两个小时。一个要做30年的梦是什么?——梦想。
几天前,有人突发奇想,借深圳一座大楼封顶之时,邀请蔡振华、吴建民、龙永图、杨利伟、李宁、刘翔、刘国梁等各界精英将他们的梦想写在卡片上、封于大楼顶层,待30年后打开,看到时是否梦想成真。
众人梦想各异,但大多与自己领域有关。外交家吴建民写的是30年后整体国民素质实现飞跃,杨利伟所写是“30年后以77岁高龄翱翔太空”,刘国梁“与孩子一起长大”最为实际,结果被主持人杨澜开玩笑说“你不是已经长大了吗?”……几乎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引起最大轰动的是关于中国足球的——“30年夺得世界冠军”。更出人意料的是,此梦想乃足球“票友”、前外贸部副部长、中国加入世贸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的“大作”。
梦想是什么?是指引人类前进的方向,想象的翅膀,还是瞎耽误工夫的空想?当然还要看梦想与现实的关系,要看努力的程度和能力。而对一个人群来说,缺少梦想家和实干家都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足球有过梦想吗?几十年来战绩如马尾提豆腐——提不得,曾经联赛假黑赌肆无忌惮,青少年基础日趋薄弱,是缺乏梦想,缺乏实干,还是兼而缺之?40多年前贺龙元帅那句“三大球上不去我死不瞑目”算不算梦想?上世纪90年代初派健力宝少年队去巴西时“2000年奥运进前8、2002年世界杯进16”的豪言壮语算不算梦想,塞尔维亚人杜伊上任伊始“国奥2008北京奥运夺冠”算不算中国足球自己的梦想?是否那些说时就听着虚无缥缈的梦想无情破碎后,中国足球就只剩下不管什么比赛、都只敢提“小组出线”、甘于“亚洲二流”了?连亚洲杯、亚运会、亚青赛、亚少赛也从不敢提夺冠?不敢嘴上提是心里还敢(梦)想,还是想都不敢想?若不曾有过、未来还会有梦想吗?
所以,在中国足球满脑门子都写满“出线,还是不出线”之时,富有诗人情怀的“足球票友”龙永图说出如此梦想,众人都措手不及也在意料之中。但外语流利、中文优雅的龙永图绝非非脚踏实地之人,他置身世贸谈判中多年,以坚定立场和高超技巧,历经艰苦卓绝,最终谈判成功。加入世界经济主流大潮,也标志着中国进入对外开放新时代。龙永图完全有资格为中国足球做如此梦想,而且他毫无讨政绩、吹牛之嫌,他有的只是热情。
要先敢梦想,然后才敢实干?还是在最黑暗时、最低谷处,也应看到隧道尽头的光芒。看到高洪波带国足东亚四强赛出手就摘掉“恐韩帽”,看到新赛季亚冠中超球队的明显进步,看到上周末高质量鲁陕之战背后中超的潜力,看到中超亚洲数一数二的上座率,看到包括龙永图在内众多球迷百折不挠的热情……日本足球敢做“进世界杯四强”的梦,能多年前就拍《足球小子》那样的电影,韩国队每碰阿根廷都敢高调叫板,为什么中国足球只能说出线?想先实干出线,再去说梦想?
也许,中国人从未失去过梦想。龙永图的“30年足球梦想”,会让人联想到1933年时中国人的一次“梦想大聚会”。由胡愈之任主编的《东方杂志》以“未来中国”和“未来个人生活”为题,向全国各界发信“征梦”,“梦期”也是30年。当时正值日寇侵占东北、国土沦陷、前途黯淡之时,但包括柳亚子、徐悲鸿、郑振铎、巴金、茅盾、俞平伯、郁达夫、林语堂、叶圣陶等知名知识分子及官员、职员、实业家等160多人参与“梦想”。有的充满理想主义色彩,“没有金钱,没有铁血,没有战争”,“大同世界”,“没人吸毒”……有的则贴近实际,“人人有工作”,“建设好道路,能回到18年没回的家乡”……
一个30年的梦并不遥远,有的梦需要几个30年才能实现,但没有梦,现实将浑浑噩噩、暗淡无光。
新世纪充满活力、经济增速持续世界第一的中国人需要新的梦想,当然也包括足球。
周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