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上任,中超公司总经理鲁俊马上就抛出了自己的设想,他在陈述中超公司未来计划时说:“我准备在3年内把中超公司运作上市。”此言一出,各中超俱乐部频频摇头。
“中超上市”,鲁俊其实是在老调重弹。早在2001年,时任足管中心主任的阎世铎便在中超联赛筹备会议上勾画过这样一幅蓝图:用现代市场制度和经济规律,取代计划经济和行政干预,运作一个真正市场化的中超联赛;中超公司一定要成为市场经济中最符合国家规定、运作最规范、有最好信誉的组成部分,而它的最终目标是成为上市公司。
但蓝图终归是蓝图,因为联赛整体与俱乐部经营艰难,中超上市方案当年便胎死腹中。首先是国家体育总局对中超上市一事持反对意见。 2004年,时任中国第一家“体育题材”的上市公司,也就是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体育产业公司,中体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纪中便说:“以中超的状况,能上市吗?首先足协、俱乐部的账就经不起审计。上市套了钱,俱乐部如何盈利,怎么保证股民的收益? ”
的确如此,当年筹备中超,规划是中国足协真正实现角色转换,由大包大揽的“家长”,转变为监督者和管理者。而作为所有权者,各俱乐部将第一次真正享受自己在职业足球市场上的“主体地位”。但事实上,此规划现在仍停留在书面和口头上。
足管中心主任韦迪最近的一系列表态,其含义就是“管办分离”现在实行不了,什么时候实行,不知道。有人对比公司法、证券法发现,在有关上
市公司的条件中,中超公
司目前只能达到六项中的一项。有俱乐部代表说,要上市至少要超过两年的时间。鲁俊之前仅仅是深圳某广告代理公司的总经理,从未在上市公司担任过要职,所以他的“上市说”引来了很多俱乐部的不屑。更何况,上市公司必须同股同权,而足协在中超中“一股独大”的特殊地位何以处置?
□本报记者/黄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