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两会”上,足球成为议题,令人欣慰。
讲起发展中国足球的大政方针,就是如何建立完善的青训体系。很复杂,牵扯的面也很广,用句官话说那叫系统工程。切入点,足协选择了校园足球,在青岛、深圳和大连开了几次研讨会,理论上行之有效,但操作起来寸步难行。崔大林和韦迪先后曾赴辽宁搞调研,来自基层的足球教练都称,校园足球听起来很美,实施起来无从下手。这让人想起了足协原青少部主任冯建明的观点:校园足球是教育部门的事,足协只能提供引导和协助作用。的确,在教育大纲中,足球在哪里?就算是体育课,学校也好、学生也好、家长也好都是在敷衍。在成绩单的排行榜中,我们见到体育成绩列进去吗?
所以,用校园足球来“救市”,既不可行也不现实。
最近看到一篇资料:德国队在1998年世界杯兵败,德国足协反思本国的青训体系,并着手改革。于是,投资了1亿欧元,建立了366个足球训练基地,29个精英足球学校,1.4万名孩子在基地里得到了系统的培训,同时完善了从U15—U21七支国字号青年队的建制。10年后的2009年,德国的U17、U19、U21三个级别的青年队在欧洲都拿了冠军。在南非世界杯大放异彩的厄齐尔和穆勒,就是这批球员中的佼佼者。
我们财力有限,能拿出4000万元搞青少年足球,已是一笔可观的资金。如果像芝麻盐儿一样撒向没有任何基础的校园足球中,无异于在沙漠中以杯水灌溉。能不能从德国人那里借点灵感———在国内几个足球基础雄厚的地区,依托当地的业余体校或者俱乐部资源,建立几个有些规模的青训基地,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然后再在全国条件成熟地区进行复制?
桥归桥,路归路。校园足球之所以在现阶段的中国难以开展,根本问题不在于资金,而在于认识,或者说是观念。很显然,我们不能坐等人们的认识提高了,校园足球兴起了,再来发展中国足球吧!·戴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