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协又搞“宏伟规划”了。不过,与以往那些总是围着国奥、国足转的“2008本土奥运会夺取奖牌”、“十年打进世界杯16强”、“五年重返亚洲一流”之类相比,足协这回提出的“五年进入亚冠四强”、“十年夺取亚冠冠军”,已经是个很大的、甚至可以说是质的进步了——“规划”的主体,终于从国家级球队演变到了俱乐部层面。
原因很简单:国家级球队的基础是职业联赛,是俱乐部。没有成熟、健康的联赛和符合职业足球规律的人才培养链条逐步提高国字号水准,幻想靠赌博的方式蒙出一届国奥或国足的世界大赛政绩,只能事与愿违。中国足球多年来在国际足坛屡战屡败、每况愈下,症结就在这里。上任之初大谈“重振国足雄风”、强推“国奥踢联赛”的韦迪,连连碰壁之后,能把足协关注的重心改成联赛和俱乐部,把国际赛事的主要目标转向亚冠,显然值得鼓励。
更重要的是,足协这次还不仅仅是提出了规划,具体落实措施上,亦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态度。比如,明确表示不再因国字号集训而频频“腰斩”联赛,而是与国际足坛接轨,即国家队的集训和热身,基本安排在国际足联每年十几个的“国际比赛日”进行。这有利于确保联赛的完整和顺畅,尽可能维护俱乐部的利益,同时也有助于国家队热身对手的选择。
对联赛本身的建设,足协也有了调整修复的计划。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职业联赛都不同,中国的联赛属于畸形的“塔尖大塔基小”,处于顶端的中超球队数量最多,而中甲、中乙成员依次减少,中乙之下的业余联赛则根本不成系统。如此病态,恰恰是历届足协及主管部门急功近利思想和体制积重难返的恶果。如今,不管最终能否实现,韦迪至少开始考虑着手改变这种现状的办法了,同样应该给予肯定。
当然,足协的积极变革姿态仍是初步的。水平低下和道德沦丧,使中国足球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跌破了国民能够承受的心理底线,巨大的舆论压力逼迫足协和他们身后的体育总局不得不被动求变。“宏伟规划”方向的扭转,就是这一变化的直接产物。既然是被动的变革,要真正摆脱固有的思维定式,的确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方向是新的,通往这个方向的路径却还是旧的。
首先,纵观国际足坛大大小小历史或久远或短暂的职业联赛,大概还没有哪一家是由足协来替俱乐部制订成绩规划的。无论欧洲各大联赛那些欧冠常客,还是我们近邻这些长期统治亚冠的J联赛、K联赛劲旅,对征战欧冠或亚冠肯定都有赛季目标,只是这目标百分之百来自俱乐部,绝不会来自足协。足协只需为俱乐部创造良好、正常的竞争环境足矣,至于能在欧冠或亚冠上打出什么样的成绩,那是俱乐部的事情。联赛办好了、俱乐部强大了,进四强、拿冠军,自然水到渠成。
第二,职业联赛和俱乐部是国字号的基础,丰沃的足球土壤和健全的青训体系就是职业联赛和俱乐部的基础。现在足协从盯国字号到盯联赛是个进步,但是,盯联赛盯的还是成绩,说明进步有限。只要成绩优先、金牌至上的观念不变,是很难扎扎实实抓好联赛基础建设的,比联赛离成绩、金牌更远的足球土壤的改善和青训体系的健全,前景更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