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华网:期待F1中国大奖赛贴近观众更精彩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2月16日22:37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罗争光 吴霞

  F1中国大奖赛宣布降低票价了。不仅降低票价,还推出一系列举措,方便观众前往赛场观看比赛,并鼓励多方参与大力推广汽车文化。

  对于众多中国车迷来说,这个“贴近观众”的好消息来得是时候。

  曾记得,在那个被铭记为F1中国大奖赛元年的2004年,当“车王”舒马赫等人首次驾着赛车在上海赛场呼啸而过时,中国的车迷第一次在家门口感受到了速度的魅力。15万现场观众也创下了当时中国有史以来观看单场比赛现场观众人数最多纪录。在随后的七年里,F1中国大奖赛所培养的中国车迷更是不计其数。

  然而,喧嚣散去,连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陈一平也不得不承认:“‘新鲜感’过后,观众人数明显下降。”为何车迷多了,观众却少了?陈一平坦言:“高票价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人们的消费能力,将不少观众挡在赛场之外。”

  少了观众的F1中国大奖赛,甚至在2010年首期合同到期后,引发了一轮“是否会继续留在中国”的猜测。

  16日,2011年F1世界锦标赛中国大奖赛组委会终于宣布,此项赛事开启新的七年之约。而且,赛事组委会还很“识时务”地推出让人眼睛一亮的三项突破举措:鼓励社会参与放大F1赛事的社会效应;降低门槛,让票价更贴近普通老百姓;调整交通方式让观众出行更加便捷。

  降低票价的举措无疑最受关注。在F1赛事盈利状况备受考验的形势下,且不论这是一个多么“艰难的决定”,但对于众多车迷而言,这显然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如上海车迷曹亮所言,虽然电视转播也能看到F1比赛,但只有到现场才能身临其境地感受风驰电掣的感觉,只是“昂贵的票价实在让我们这些白领吃不消”。他认为,F1票价走上“亲民路线”,肯定会让很多像自己这样的车迷走进赛场。

  目前组委会公布的信息是,“已考虑对票价结构进行改革,除保留一定比例的高端票外,将推出更切合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的票价体系”。详细票价随后将公布。

  有人认为,这是赛事组织者“赚不了钱只能赚吆喝”的无奈选择。但事实上,主要依靠门票和场外广告盈利的中国赛组委会,要的不正是响亮的“吆喝声”么?毕竟“吆喝”来了观众,才能“安身立命”。

  为了所谓“赚吆喝”,赛事组委会还大力调整赛事交通方式,优化服务让观众出行更方便,包括取消公交班车,增加轨道交通运力;开辟水景广场缓冲区,设置地面、站台外、站台内三级候车方式,确保乘客返程安全、有序;大量减少停车证,开放5900个车位供私家车使用;实行先来先停、就近停车和现场收费等。

  事实上,“吆喝”本身没有好坏对错之分。特别是,如果这些“吆喝”的确贴近了观众、服务了观众,就更值得赞许。毕竟对于车迷而言,“怎么赚钱那是你的事,我只希望能更便宜、更方便地去现场享受精彩的比赛”。

  2011年F1世界锦标赛中国大奖赛组委会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于再清表示,F1中国大奖赛的发展目标是要提高质量、提升效应,“向精品赛事、精彩赛事发展”。人们有理由期待,贴近观众的F1中国大奖赛会更加精彩。(完)

  

分享到:

更多关于 F1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