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一周,引人瞩目的体坛大事有两件,一为李娜夺澳网亚军,一为日本第四次夺亚洲杯冠军。
李娜被称作“国际娜”,继“国际章”之后,成为又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女性。在特邀嘉宾百晓生编制的国际网联兵器谱上,她排名世界第七。打不赢南美球队,澳大利亚主动投怀送抱,加入亚足联,他们本以为横扫亚洲如卷席,哪里知道,今日之亚洲足坛,虎狼当道,想要玉树临风,不小心就会被狂风闪了腰。他们打韩国,平局;打日本,加时赛告负。
这里好像没中国足球什么事。其实不是。
今天的日韩足球,领先亚洲同侪多达好几个身位。日本的高校联赛都能超过咱们中甲的水准。看了日韩足球,给我的深刻印象是,他们技战术水平达到了欧洲二流上游的水准;他们有不少旅欧球员,在球队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还有不少十八九岁的毛头小伙子已经可以挑起大梁,未来竞争力没有最强,只有更强。我怀疑他们学过“科学发展观”,很懂得如何可持续发展。这算不算是我们的文化输出?
人比人,气死人。上述三个方面,恰是高家军的短板。短板太多,小组赛就“短路”出局,没什么可奇怪的。
欠缺之处,是可以提高之处,中国足球的增长点,正在于此。一曰多请肚里有货的外籍教练;二曰多外派些留学生;三曰抓好青少年足球。一届大赛结束,不能稀里糊涂地输了,无关痛痒地总结了,不长记性地又重新上路了。这样草率上路,上的终究是不归路,结果是望断天涯路,早晚要重走回头路。
好像没李娜什么事儿了。其实也不是。
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体育市场扩容,从事体育锻炼的人口基数在增多,这从国产体育品牌的迅猛发展上可见一斑。有影响力的体育项目在增多,CBA联赛可以打到最后一秒制胜,网球比如李娜,已经可以打进澳网决赛,美妙的过程大批量地增加了各自项目的球迷人数。
在整个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同时,中国足球产业出现了下滑。市场蛋糕变大,中国足球没能额外切上一块,自己的那一块,还被别人切走了一部分,根子就在联赛不完全职业化上。
微观上,中国足球水平距离亚洲先进国家不可以道里计;宏观上,中国足球产业的萎缩与其他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照。
痛哉、惜哉。
中国足球的增长点,不在别处,只在那些关于职业足球的常识里。下一个问题变得幼稚并且可笑,中国足球人,你们能不能遵从职业足球的常识?遵从常识是起点,但我们常常,必须降低期待,被迫把它当做第一个增长点。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