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平等”听起来美好,在现实生活里似乎可望不可及,但在足球世界,却能实现。
下午艳阳高照,距离中国队的亚洲杯首秀还有两小时,加拉法体育场的工作人员正忙着检查设备,一群中国球迷早早聚集在检票处,周遭尘土飞扬,他们却兴奋得很。
下车还没站稳脚跟,卢翔就跟几个同事展开国旗,扯着嗓子喊起加油口号。“我觉得中国队可以走到最后。”这位青岛小伙去年大学毕业,因为参与公司项目,圣诞前来到卡塔尔。虽然没像他人那样穿起中国队服,但他却是同伴中唯一亲历过大型赛事的幸运儿——2008年夏天,卢翔以志愿者身份参加了在家乡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帆船赛。身处陌生国度,卢翔平日最大的乐趣就是周末与球友们踢一场球,租场费不菲,将近千元人民币。
来自四川大英的李华全与卢翔同属一家装潢公司,却互不相识。卢翔是坐在办公室里的职员,而李华全总在炎炎烈日下工作。若非有中国队的比赛,这个憨厚的男人此时应戴着安全帽,站在吊篮中粉刷高层建筑的外墙。
“对国足熟悉吗?听说过高洪波吗?”李华全摇摇头,又点点头。他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足球赛,今天是生平第一次走进体育场,这还得多谢包工头,购买了球票犒劳这批工人,并准假半天。“我又不会外语,很少出门,平时就在宿舍打打牌。”看球机会来之不易,李华全特意换了一身拿得出手的行头:领口褶皱的衬衣、沾满灰尘的皮鞋。
不过比赛开始后,一切差异都不复存在,李华全和身边的人一起鼓掌欢呼,享受这略显奢侈的浮生半日闲。
本报特派记者黄春宇
(本报多哈1月8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