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戴春光:校园足球如沙漠里灌溉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2月31日15:35  金羊网-羊城晚报[ 微博 ]

  “春”风化雨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是搞乒乓球的,他心里最清楚,乒乓球强国不是靠校园乒乓打造的。

  国球长盛不衰,靠的是举国体制———完备的国家、省市和县区三级训练网络。而足球的三级训练系统,在职业化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早已被废弃,青少年的培养任务基本交给了市场化运作的足校和俱乐部梯队。但国内恶劣的足球环境,导致足校纷纷倒闭,像最著名的高丰文足球学校也在几年前关了门。而各职业俱乐部只是重金投入成年队征战中超和中甲,对青少年的培养仅是“洒洒水”,所以,人才的供给链条彻底地断裂了。

  是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发展校园足球,还是重建国内三级训练系统?这是一个方向性问题。就像城市解决交通拥堵,是减少公共交通工具还是不断拓宽马路?依托职业俱乐部流水线的巴萨青训体系助推西班牙足球登上世界巅峰;建造校园足球工程成就了日本足球亚洲霸主的地位。不一样的地域,不一样的国情,不一样的发展思路。

  寻求体教结合的足球运动发展思路,中国足协的4000万很给力,但现有的教育模式并不给力。尽管体育课纳入了教学大纲,但小学生体育课基本是糊弄;到了中学,体育课形同虚设;进入高中,体育课基本被消灭。这就是我们的国情,校园体育是一片沙漠。那些球打得好和跑得快的学生,基本是上午文化课,下午就到业余体校训练了,他们的文化课成绩都没有纳入班主任的业绩考核。这些孩子在学校是“另类”,同学们瞧不起这些“体育棒子”,他们不过是重点学校为了装饰门面而招来的体育特长生。

  在大连有个国际高中叫枫叶,体育课是刚性学分,是要记入高中毕业成绩的,而且提供了三门选修功课供学生挑选,分别是球类、跑步类和体育管理类。在这样的教学体系中,那些有体育天赋的学生不但不会受到歧视,而且还能脱颖而出。而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学习是第一位的,只有成绩不好或者对学习没兴趣的学生,才会被家长送到体校搞体育,算是给孩子找一条出路。

  教育体制不改,体教结合的校园足球就是在沙漠里灌溉。别说4000万,就是4个亿扔进去,中国足球也不会看到绿洲。

  ·戴春光·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校园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