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日报:得好教练者得天下

  许立群

  21日,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在北京体育大学成立。整个揭牌仪式仅仅用时20分钟,但这是中国体育的一个历史性时刻,它标志着我国教练员培训工作开始迈入正规化、系统化和制度化轨道,这一举措必将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教练员,既是训练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又是运动员的教育者、指导者,是竞技体育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教练员的思想境界、业务水平、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项目的走向、一支队伍的命运。

  得好教练者得天下。现代竞技体育的较量,说到底是各国优秀教练员数量和质量的比拼,这个道理显而易见。我国优势项目的长盛不衰、冷门项目的异军突起,其背后一大批优秀教练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跳水教练钟少珍,是中国第一批跳水运动员。1974年中国首次征战亚运会,钟少珍夺得女子三米板和女子十米台两枚金牌,是首位获得亚运金牌的中国跳水运动员。1978年,30岁的钟少珍开始了教练生涯,30多年来培养出郭晶晶、胡佳、林跃、火亮等诸多奥运冠军。如今,已62岁高龄的钟少珍依然坚持在教练岗位。每天,她都是跳水队第一个到达训练场的人。比赛时,她始终是站着指导队员。她说:“这样才能更清楚地看到队员的每一个动作细节,而且会传递一种紧迫感,让他们在赛场上精神更集中、更投入。”

  今年年初的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短道速滑队实现了质的飞跃,“海归”教练李琰是第一功臣。为了执教中国队,她曾与远在美国的家人分离数载,一个人默默承受工作的重压和生活的孤寂。除了对事业的执著,李琰更有着世界级优秀教练员的普遍特质:国际化的视野、渊博的专业知识、创新的思维能力、丰富的临场指挥经验。正是她的纤纤玉手“点石成金”,王濛、周洋等一批年轻队员破茧而出,羽化成蝶。

  同样,现在我国三大球项目萎靡不振、集体滑坡的一个共同原因,就是缺少高水平教练员。今年,中国女排的几度换帅,就是这种现实窘境的写照。

  教练员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当然首先要源于其自身的努力和追求。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迫切需要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撑。竞技体育发展到今天,对教练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练员的成长中,需要快速获取和共享大量的信息资源、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机会、需要充足的经费支撑,而这些都只有通过国家力量才能有效地组织动员和实施,这就意味着过去那种主要靠教练员个体单枪匹马地在黑暗中摸索的粗放式培养模式必须转变,中国竞技体育只有提高优秀教练员的成材率,才能获得持久的发展后劲。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就如同一个人才“加工厂”,力图源源不断地“制造”出一批又一批优秀教练员。当孙海平、刘国梁这样的优秀教练不仅“可遇”而且“可求”、不仅“单产”更能“量产”,我们迈向体育强国的步伐才能更扎实、更稳健。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