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名帅,国足翻身捷径
点兵点金
千军易得,一帅难求。大量实践显示:中国体育的薄弱项目要翻身,捷径就是请外籍教练,特别是夺过奥运金牌、世界冠军的大牌洋帅。
足球掌门韦迪任水上中心主任时,中国的赛艇、皮划艇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背后有洋帅的身影。类似的,包括击剑的皮埃尔、花泳的井村雅代,都是点石成金或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的关键人物。广州亚运会上也有例子:中国囊括激流回旋项目4金,亚洲强国日本却颗粒无收。不为人知的是,十年前,中国激流回旋项目刚刚起步时请来的中华台北教练,便是日本教练的学生。十年间,乾坤逆转。
不过,积弱积贫的中国足球,20年前开始大举聘请外籍教练,至今仅米卢一人将中国男足带进一次世界杯赛场。其实,国足失利的缘由很简单:一分钱一分货。与其他项目请来的世界一流教练相比,中国足球请来的洋帅,绝大多数是“打工仔”档次。以国家队为例,施拉普纳的笑话不用再说,英国人霍顿即便在英格兰次级联赛中下游球队也当不上主教练;荷兰人阿里·汉从来没有显赫的执教成绩;前南教练杜伊到处流浪给人做助手,最威风的一次只是带非洲的加纳队杀进世界杯;德国老人克劳琛履历稍好一点,但时过境迁、廉颇老矣;名头最响、业绩最好的只有一个米卢!
在举国体制下,与赛艇、皮划艇、击剑、花泳等项目相比,中国足球的后备人才虽只有五六万人,却一定比前几个项目的后备人才的总和要多得多。前几个项目在奥运会上打翻身仗的时间都是10—15年,若中国足球真的“被举国”,假如真肯破费请世界级的教练,花同样的时间,虽不敢拍胸脯说必拿亚洲冠军,但在世界杯出线权的竞争中分到一杯羹,几率还是很高。
当然,洋帅不是神仙,建不起空中楼阁。土教练必定是他们要倚仗的“地头蛇”,特别是在基础人才的培养方面。辽宁老帅张引带出的张玉宁、肇俊哲等“辽小虎”,作为骨干在国内足坛驰骋了十年以上;徐根宝当年国奥队中的生力军,后来都成为“米家军”冲击2002韩日世界杯的砥柱……优秀的本土教练,虽在提升球队战术素养、整体作战实力方面束手无策,但在磨砺球员的个人技术等基本功方面,还是有心得、有造诣的。恰好,高洪波、孙卫等一班国字号教练,既是徐、张等人的学生辈,踢球时的个人技术、意识也是佼佼者,值此中国足球危急关头,完全应该舍弃小我得失,“下沉”至青少年球员培养,固本强基。
人们都说,若按部就班,以中国足球现有的家底,20年内都没法杀进世界杯赛场。笔者还认为,若想早日回报痴心不改、望眼欲穿的中国球迷,中国足球的“总舵主”蔡振华不妨考虑嫁接“举国体制”为中国足球先行治标,让土洋帅系各展所长,为中国足球打造翻身捷径。至于“治本”,“校园足球”无疑是瞄准未来的举措之一。·汪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