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欲走还留
重庆足球何去何从
力帆队长期温吞水似的表现,让球迷们不满。
力帆降级反思录(下)
重庆足坛依然有一批铁杆球迷。
金尼曾受到球迷的热烈欢迎,但这种场面并不常见。
猜测,对于媒体而言,从来都是一个悲剧。但在面对种种与力帆足球前途有关的话题时,尽管我们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去广泛收集信息,但最终仍然只能落到“猜测”二字之上,这种无奈,是因为横亘在面前的那道墙,的确“密不透风”,或者,有太多的“一切尽在不言”。
10月15日,中国证监会发审委通过了力帆集团的IPO申请,这意味着72岁的尹明善旗下企业的上市梦想近在眼前。之后一天,力帆队客场0:3完败于江苏,继续向降级深渊滑落。令人诧异的是,集团即将上市的消息,并未在力帆足球俱乐部激起应有的波澜,甚至舆论也少有提及其中关联。
有记者昨日联络尹明善后,部分得到了答案:力帆集团现在正身处上市缄默期,期间任何集团高管都不能对旗下产业的发展规划发表过多意见,以避免误导性言论对市场和未来的股价产生影响。最早今年年底,最迟明年年初力帆集团正式上市之前,尹明善坦言,自己不会对力帆足球做任何评论,也不会公布任何的发展规划。说这话时,尹明善身在上海,本周日,他将返回重庆。
力帆集团最大的规则,或者说尹家的“第一法则”,就是老板尹明善不开口说话,任何人都不敢乱表态乱发言。这样的状况,即便是在企业上市后,在家族成员占据66%股权的常态下,这样的规则也不会改变。
所以,力帆在足球上何去何从,是放弃,还是继续,都必须等到尹明善开口说话……
疑问一
力帆是否再度“被中超”
这是最具现实意义的一个疑问,同样也对力帆足球的生存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大部分足球圈内人士看来,虽然以本赛季倒数第二名的身份降级,但力帆下赛季能继续留在中超的可能性超过50%,原因在于申花、泰达和鲁能等多家俱乐部都牵扯涉赌,一旦公安机关及时公布案情,或者认定目前被拒的涉案人士,与目前这三家俱乐部有不可割裂的法人行为关联,必然有俱乐部会重蹈广药和成都谢菲联之覆辙,被勒令降级。
尽管连不少力帆人士都无奈笑言,如果再度“被中超”,将让力帆足球成为“千古笑柄”,但如果一朝成真,中超力帆仍是重庆足球最具号召力的旗帜。对于力帆集团而言,一则是更具价值方便待价而沽,二则继续坚守足球的可能性无形增大。当然,这也将是尹明善手中一个更加烫手的山芋———如果以中超身份宣布撤离,力帆此前投入足球十年的争议,将变得毫无争议,这个罪名,显然不是尹明善愿意背负的。
疑问二
力帆上市后的足球谜局
撇开是否“被中超”的疑问,下赛季即便征战中甲,力帆继续勉力而为的可能性也超过50%。目前的状况与2006年球队降至中甲时颇多相似,力帆愿意零转让俱乐部,但暂时无人愿意接手。唯一不同的是,力帆上市在即,即便按照20倍的上市市盈率计算,家族资产也将暴涨数十亿元。
但是这样的资产暴涨很容易带来某种误读,即尹明善家族似乎不会在意投入足球每年区区数千万,甚至可能,也理所应当加大对足球的投入。
某位接近尹明善的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解读,事实并非如此纯粹。在力帆上市之后,足球作为“不良资产”被剥离的可能性显然存在,家族成员对继续搞足球的反对意见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但同时,在力帆旗下的产业中,又没有任何一个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舆论左右力”能超越这家足球俱乐部,即便这家俱乐部每年只是花掉尹明善两三千万而无分毫进账,但尹明善对俱乐部的关注,绝对超过其旗下任何一家可以每年给他带来两三千万收入的企业。
没有一位企业家不在乎自己的“社会美誉度”,虽然某些对力帆足球失望透顶的球迷,发出“抵制力帆汽车”、“绝对不买力帆摩托”的呼吁,实际对力帆的经营收入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但类似的声音却在过去五六年的时间里一直让尹明善纠结,并逐渐变成一个很难解开的死结。
在记者的多方采访中,得到以下的不靠谱信息:不管是中超还是中甲,力帆继续搞足球的可能性颇大,但尹明善也极力希望引入一些社会资源入股力帆俱乐部,减少投入压力尚在其次,尹明善更希望部分转移舆论压力———如果某一天,力帆仅仅是重庆职业足球的股东之一,甚至不再是最大的股东,72岁的尹明善完全可能在其有生之年,慢慢淡出重庆足球。
疑问三
尹明善的足球功过是非
这是过去十年,重庆职业足球最大的疑问,甚至也成为了54岁才正式进军摩托车行业,62岁开始介入足球的尹明善,对自身最大的疑问。
毫无疑问,力帆集团从当初的“山寨企业”,用18年时间成为今日重庆民企即将上市的佼佼者,足球绝对是绕不开的推动力。尹明善为之付出的代价,是10年3亿足球投资,和背负无数的谩骂与责难。
比如洋河那块250亩的土地,是每逢力帆俱乐部退出或转让必须提及的话题。事实上时至今日,洋河地块仍是“体育专项划拨地”,力帆想将其铲平并盖上每平米均价过万元的商业地产项目,绝无可能,市场价值也无从充分释放。同时,坊间谈论这块当初力帆8000万元低价买来,如今市值逼近20亿的“聚宝盆”,却无人核算,假如尹明善当初用这8000万购买同区域的其他地皮,8年之后,也完全可能变成了十个,甚至更多个8000万。这其中,还不包括他10年间真金白银投入的3亿现金。
力帆集团管理层核心人士向记者坦言,过去数年内,尹明善在是否撤离足球的问题,多次以“家长”身份力压家族内部成员,几乎是“一个人战斗”坚持到今天。不管其是否带有更深远的投机意识和发展规划,但一个无法抹杀的念头是:敝帚自珍的他希望自己与足球的缘分可以“善始善终”,甚至知其不可为,仍为之。
但是,至少从道德层面和社会责任感层面上,这并不是力帆就此可以心安理得的归宿,更不是一直以“儒商”和“致力回报社会”示人的尹明善应有的归宿。
尹明善之过,在于用并不正确的方式坚持经营足球,在于始终未能建立一个专业的足球经理人团队,打造这个职业足球俱乐部。十年来,力帆俱乐部的管理团队始终是铁板一块,赏罚不明,于是面对种种必然发生的纷乱、内耗,甚至假赌黑,俱乐部都鞭长莫及,力有不逮。
长此以往,原本为重庆足球之福,却逐渐演变为重庆足球之惑,甚至是重庆足球之祸。
疑问四
另起炉灶是否海市蜃楼
在力帆足球力不从心的今天,坊间传出的“相关部门另起炉灶”的说法不胫而走,此前也有神秘人士主动向本报记者爆料,有企业愿意收购安徽九方留下的中甲壳,与市体育局展开积极合作,重塑重庆职业足球。
此外,在相关领导的案头,也有重庆市体育局牵头另外成立一支乙级球队,联手市内其他企业的报告,等待批复。
同时记者也从力帆内部了解到,一旦类似的“另起炉灶”成为现实,也将成为力帆足球卸下包袱,淡出历史舞台的契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重庆职业足球将面临一次“合并重组”。
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即便是涉足上述事务的人士,依然担心其操作的可行性。毕竟今日之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或许不像十年前那样需要每年动辄近亿的投入,每年三千万元左右,也能维持一支中超俱乐部的生存———但是,今时中国职业足球的市场号召力,对投资企业的社会美誉度与品牌塑造力的打造,也远不如十年前的风生水起。或许在“扫赌打假”风暴的倾覆之下,中国职业足球的明天会更加美好,但在这个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又有多少企业敢冒此风险?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浅薄的总结重庆职业足球的“十年盘点”:仅凭一家民营企业的折腾,过去十年已累积太多血淋淋的教训。不管是投资者,还是相关体育主管部门,都多一些宽容和配合,多一些承担和责任,少计较些利益。中国职业足球,在现下的初级阶段,必须依赖政企携手,从金字塔尖的职业联赛,到后备力量的青训培养,共同孕育足球市场,否则依然是步履维艰,甚至是无路可走。
本报记者 刘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