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方奕昕:泰达追求巴萨风格切勿走火入魔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8月31日17:36  《球迷》报

  持续围攻了90分钟,南昌队的禁区几乎被泰达队“践踏”得凌乱不堪,但最终泰达队只以一球小胜,而泰达队结束战斗的方式依然还是定位球。那是一粒典型的曹阳式进球——角球发到前点,曹阳一跃而起甩头攻门。这个进球让“水滴”顿时沸腾,可回想起来,这也是一粒运气十足的进球,如果不是对方后卫出现在了不该出现的位置,那么老汉恐怕要接受主场被升班马逼平的结局。

  也许在胜利之后,很少有人会拿出数据复盘,但数据却真实地反映了泰达队胜利背后的隐忧。就拿昨天同南昌队的比赛来说,上半场泰达队对南昌队腹地形成围攻,看上去像是一场半场的攻防演练,但搞笑的是,泰达队竟然没有一脚真正意义上的射门。第24分钟,吴伟安前场铲断成功,泰达队连续几脚传递扯开了南昌队的防守空当,王新欣、聊博超在门前都获得了不错的打门机会,但可惜的是,两人都选择了继续传球,最终让这次进攻无疾而终。

  倒脚、倒脚、再倒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泰达队的进攻落入了这样华而不实的俗套。人们不难欣赏到中前场流畅的配合,却就是见不到一击致命的射门,泰达队的进攻往往给人一种错觉,是不是在追求把球传入大门的境界。不可否认,王新欣、于大宝、陈涛三名技术型球员的到来,让泰达的中场变得富于创造性,不过,同时也应该看到硬币的另一面,由于三人技术特点的重叠,球队的进攻速度始终无法提速,从这一点来看,也就不难理解申花主帅布拉泽维奇为何会抛弃陈涛,“因为他的特点与我们快速攻防的节奏格格不入。”

  在控球率的统计上,泰达队仅次于陕西中建以及山东鲁能,以场均52.94%的控球率排在中超第三,但这样强大的控制力却只为球队带来了20个进球,这样的反差着实让人感到诧异。去年联赛进行到第21轮的时候,泰达队的进球数为26,净胜球更是比现在多出了12个。在最新的积分榜上,鲁能打入了38球,排名垫底的青岛和重庆也分别有21个和22个进球,中超16强中比泰达进球数少的只有长沙金德,一支以铁桶阵著称的弱旅。更为关键的是,在这屈指可数的20个进球里面,至少有一半都与定位球有关。

  早在刘春明时代,定位球就是泰达队的杀手锏,而在阿里·汉入主球队后,他将这个传统发扬光大。每次赛前训练,阿里·汉都会拿出一定的时间来演练定位球套路,从已经结束的21场比赛来看,定位球也确实成为了泰达最擅长的破门方式。联赛前两场,泰达队就在角球中由王霄和佐里奇破门逼平了青岛和山东;主场2:1力克辽宁队的比赛中,王新欣更是复制了法国世界杯上阿根廷队的经典;此后,2:1战胜河南,3:2逆转长沙的比赛,泰达队所有5粒进球都是通过定位球打进的;另外,客战深圳的比赛,于大宝还打进了一粒直接任意球。

  在现代足球越来越讲究密集防守和压缩阵型的时候,定位球成为克敌制胜的捷径。而从本赛季的泰达队来看,他们定位球的一招鲜在中超确实是独树一帜。而虽然定位球可以解决球队的进攻问题,但是如果阿里·汉和目前的泰达队走火入魔,想以定位球解决球队进攻乏力的顽疾,或许泰达会得不偿失。

  尽管阿里·汉个人很是欣赏陈涛、王新欣以及于大宝的脚下技术,但正是因为他们三人的同存,泰达队的快攻变得极为罕见,很好的反击机会往往在通过泰达中场后便成为了阵地攻坚战,在对手布防已经到位的情况下,也就不难理解泰达为何只能依靠定位球得分的原因了。

  进攻节奏缓慢的弊端已经不是一场两场的问题,而在昨天比赛的上半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果只看前45分钟的比赛,泰达队的控球率几乎达到了70%,南昌队根本无法抢到皮球,只能在后场疲于防守,可偶尔发动的闪电般的反击还是惊出了泰达队一身冷汗。阿里·汉已经发现了球队得势不得分的问题,那就是进攻节奏过于缓慢,在创造出机会的情况下,没有人敢于完成最后一脚射门。中场休息时,老汉向球队下达了提速的指令,要求队员们减少不必要的倒脚传递,务求快速通过中场。果然,这样的部署多少改变了泰达队慢节奏的痼疾,加速后的泰达中场创造出了更多的破门机会,可惜的是,前锋卢西亚诺并不属于速度型。

  幸运地在主场战胜南昌后,泰达队暂时位于中超第四,也重新燃起了冲击亚冠资格的希望,但若想保持对第一集团的追赶,前提是要加快球队的节奏。泰达追求巴萨风格无可厚非,但切记一定不要东施效颦,再华丽的配合最终也需要射门来作为完结。在控球与进球的选择上,相信所有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因为只有进球才是足球比赛的真谛。□

  

相关专题:2010中超联赛第21轮专题 

更多关于 天津 泰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